2010年11月24日星期三

2011 新春民族音乐会海报

Poster Final Version

民乐队Party照片

非常感谢石大姐一家为我们提供这么好的场所,感谢各位带来的美味佳肴,感谢各位乐友的热情献艺,我们不仅饱了口福,更饱了耳福,确实是一个难忘的夜晚。

贴上几张party上的照片,希望大家喜欢。

-- 世德 雅云

2010年11月23日星期二

全新的大吕之音

-天津歌舞剧院民族乐团音乐会作品简介

· 张 新 ·
生活在休斯敦的华人,身边时常听到天津人一开口那浓浓的地方腔,就象小品中充斥的大量的人们早已熟悉了的东北腔一样,一听就晓得是来自天津的侨胞。但很有少人了解天津的民乐艺术在中国民族乐坛上的独特地位和魅力风采。本周末即将在休大卡伦堂拉开帷幕的一场演出,正是天津歌舞剧院民族乐团为休斯敦的侨胞带来的极富特色的民族歌舞艺术。

  翻开中国民乐史,天津是块培育民族音乐艺术家的风水宝地。天津的民族吹奏乐艺术家,素享有北派宗师美誉;被誉为“二胡皇后”的宋飞出生于天津,其父宋国生是著名二胡演奏家和教育家。近十年来,天津歌舞剧院民族乐团艺术家们的足迹,遍及维也纳金色大厅,悉尼大歌剧院,北美、南美和欧亚大陆。他们所到之处,无一例外受到当地乐迷的热烈欢迎。在我们休斯敦华人社区的音乐舞台上,也活跃着一批来自天津的艺术家,如人们所熟悉的唢呐艺术家郦泽泉先生。此次来自天津民族乐团的多位吹奏艺术家,便为休斯敦的观众带来了极具地域风格特色的吹奏乐作品《五梆子》。
javascript:void(0)
  《五梆子》原为华北地区流行的器乐曲牌,曲调优美健朗,常用于戏曲过门。在“二人台”中用作过场音乐,名“碰梆子”。二人台是一种地方小戏,由二人对歌对舞,故名二人台。它主要流行于内蒙西部、山西、陕西、宁夏、河北等部分地区,其短小精悍、形式活泼,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深受当地人民的喜爱。二人台的音乐也非常有特色,伴奏的乐器有笛子、四胡、扬琴;另外还有一件打击乐器:四块瓦(四块竹板,一手两块,互相撞击可奏出变化多端的节奏)。有时也加三弦、梆子等等;其中各种乐器必须相互配合,才可构成一条完整、优美又极有特色的旋律,所以老艺人称二人台中的笛子为“骨头”,扬琴是“兜底”的、四胡是“填缝”的。上世纪五十年代,由我国大师级的笛子演奏家冯子存将其整理加工,笛子的旋律性及独立性增强了,并赋予乐曲粗犷豪爽、热情奔放的个性,全曲反复四次,采用典型的旋律润饰的变奏体结构,通过交替使用花舌音、垛音、滑音、颤音等技巧对旋律的润饰,以及速度的递进加快,使音乐的发展富有层次和变化,充满向前推进的动力,展现出梆笛演奏艺术的独特风韵和浓烈的地方色彩,并因此而成为北方梆笛的代表曲目之一。此作品更是天津民族乐团的看家曲目,乐团走到哪里,那优美的乐声就传递到哪里,令人有百听不腻的感觉。由于他们的倾情演绎,《五梆子》使全世界越来越多的人领略了中国北方音乐的韵味和二人台音乐的独有魅力。

  在此次演出的节目单上,另有一个亮点,就是新民乐组合。

尚无机会欣赏到“新民乐”作品的乐迷们会问:什么是“新民乐”呢? 1999年,在北京掀起一股新民乐热,大批的中国音乐人尝试以摇滚等现代音乐元素来翻唱中国民歌,这一现象很受关注,被媒体称为新民乐运动。2001年春晚,冯晓泉和曾格格的一曲《天上人间》,给中国民族乐坛带来强烈震撼;继而,女子十二乐坊诞生于同年六月,成立不久即一鸣惊人、迅速蹿红,在日本巡演更是受到空前欢迎。十二个长发飘飘的美女盛装华服,一改以往演奏的坐姿为更能凸显女性曼妙身段的站姿,轻拢慢捻、犹抱琵琶,这无论对耳朵还是眼睛而言都是一种新颖而奢华的体验。在创造具有视觉效果的中国民乐这一口号下,她们逐渐形成了自己独有特色,她们拥有新潮的服饰、负离子的发型,却以传统乐器代言,演奏出了融合拉丁、爵士、摇滚等诸多西方流行音乐元素的乐曲,将一股充满现代气息的、没有地域之分,同时又极具东方韵味的音乐风带到了世界。并成功地做到了:以其具有感染力的音乐和充满震撼力的表演及富有创新精神的民乐组合形式,叩响了通向国际市场的大门。由此,随着越来越多各种民乐组合的涌现,红缨束女子打击乐团,上海的“东方魅力”,北京的“林月冉冉”,苏州的“女子五月坊”,新民乐如异军突起,成为乐坛新宠。

新民乐是对传统民乐结构的颠覆,自出现乐坛以来,学界看法不一,争议不断。譬如曾来休斯顿举办个人独奏音乐会的著名二胡大师闵慧芬就对女子十二乐坊颇多微词;许多音乐家、理论家也谨慎视之;然而新民乐强调休闲,强调时尚,着眼中乐西用,轻松活泼,一听就懂,容易被大众接受。而且新民乐的实践者们在民族音乐创意和新意的探讨上达到了一定层面,用自己时尚优美的音乐征服了挑剔的乐迷。借用我的一位老朋友、北京的资深乐评人金兆钧的评语,新民乐是以民族音乐元素为动机,用现代理念、手段进行创作和演绎的音乐新形式,人们从民乐中感受到爵士、摇滚等现代音乐元素所带来的新鲜的艺术感受。从这种探索中,也可以体会到现代音乐人珍视民族文化传统艺术,又竭力使它更适合当代观众审美口味的努力。新民乐的崛起,为民乐找到了更多的观众,也激发了现代音乐人的创作灵感,并使现代音乐的发展立足于民族音乐之根。新民乐趋热,反映了不同类型、时代的音乐跨越鸿沟,互交互补的可能性和可行性。

由此看来,方兴未艾的新民乐以什么样的方式呈现在我们面前已不重要,重要的是它在保留传统并以现代方式演绎时,承载起我们今天的思想和情感;新民乐会走多远,它的明天将是什么面貌,我们现在都还无法肯定。但大众与市场、音乐审美和消费则是其生命力的试金石。天津歌舞剧院民族乐团的新民乐联奏《巴朗仔》、《玛依拉》、《花好月圆》将为大家带来民乐演奏的全新体验。这三首作品都是脍炙人口,流传甚广的优秀民歌民乐作品,前两首更是国内流行歌坛久唱不衰的中国西域民歌。观众们将要看到和聆听的是用现代的音乐语言和传统的中国民族乐器来诠释的新疆民歌和传统名作。我相信,列在节目单上的二胡与舞蹈《阳光照耀塔什库尔干》,也一定揉有新民乐表现形式的语汇在其中。这首著名作品的原改编者,是所有华人都熟悉的《梁祝》作曲者陈钢。此曲是他根据一首笛子作品改编成小提琴曲,后又移植为广受欢迎的二胡独奏曲。总之,流行的音乐元素、旋律上的民族色彩、乐器组合上以中国器乐为主并兼收现代流行音乐配乐方式将会成为周六这场演出的靓丽风景线。

“激情处酣畅淋漓,如天马腾空;委婉处细腻深情,似行云流水。”无论我们如何将民乐植入西方文化,它毕竟无法摆脱东方的音乐特征,尽管我们惊喜于世界音乐的共融,但民乐的根性你却永远无法切断,就像它的音色,没有什么可以取代。这就是中国音乐的魅力和生命力,所以我们不用担心自己的文化迷失在日渐多元的世界里。

2010年11月20日星期六

音乐与人生

-写于毛欣独唱音乐会举办之际

 ·张 新·
四年前,旅居休斯敦的女歌唱家毛欣举办第一次个人音乐会时,受朋友委托,我为其写了篇介绍性文字。可能人家觉得那篇拙文还说得过去,所以今日又找上门来,这让我诚惶诚恐,重托之下,不堪其负。我与毛欣本人不熟识,但我熟悉她的歌喉里所宣泄出的激情与忧郁,乐音的曼妙,那伴着那宁静的伤感、沉思,和对爱的膜拜、祈祷……


那里有我喜爱的亨德尔,罗西尼,普契尼,威尔第和格什温,他们用神奇、不朽的音符,勾画了一幅美仑美奂的听觉天国。我很佩服这位女歌手的视野,囊括所有的经典似乎是她终极的追求,从此次曲目中不难看出她的精心构思和缜密准备。



倒是有一个名字跳入我的眼帘不禁令我砰然一动,马斯卡尼和他的《乡村骑士》。这位音乐家无论成就还是名望,都无法同前面那些音乐大师相比,《乡村骑士》也难敌《茶花女》那历经百年而不衰的耀眼光芒。甚至许多对经典歌剧熟悉到如数家珍的乐迷朋友,也会常常忘记提到这部歌剧。但就是这部难以跻身十大经典歌剧的《乡村骑士》,在歌剧史乃至西方音乐史上,写下了几个纪录:

----由于1890年《乡村骑士》的问世,在欧洲音乐史上,标志着美声新学派的诞生。鼎盛的“美声时期”开始了向“真实主义时期”的过渡。

----这一部写实主义歌剧,还悄悄颠覆了当时独领风骚的浪漫主义的美声剧目,从远离民众的宫廷生活,从皇室贵族间的阴谋和仇恨,将笔触直接描向俗世间的爱恨情仇,原始欲望的狂野,一个新的歌剧学派----真实主义由此而诞生。

----《乡村骑士》甚至还创造了在意大利全国各地90多个歌剧院同一天同时上演的惊人纪录,这一纪录至今都无人能打破。

马斯卡尼的一生很传奇,小时候偷偷学音乐遭到作为面包师父亲的反对,只有他叔叔帮助他。18岁时凭借四部弥撒和一部清唱剧得到资助,到米兰音乐学院师从彭奇埃利学习音乐,并和后来的音乐大师普契尼同室。然而两年后却离开米兰音乐学院,四处流浪当指挥糊口。使他人生发生巨大转折的是他这部为参加独幕歌剧创作比赛,仅用八天时间写成并获得一等奖的独幕歌剧《乡村骑士》。此剧于1890年在罗马首演后,便一发不可收拾,迅速轰动整个欧洲,使他一举成名。连意大利的皇帝也赏赐给他荣誉冠冕,这是歌剧作家中少有的荣耀。

马斯卡尼的人生辉煌十分短暂,他后来在意大利法西斯主义甚嚣尘上之时,晚节不保而为后人所诟病。他的艺术成就亦然,一生创作过17部歌剧,还有不少其它体裁的声乐、器乐作品,但无一再能超越《乡村骑士》。二战结束后,贫病交加的马斯卡尼在罗马的一家小旅馆中寂寞地离开了人世。

作家肖复兴曾这样描绘道

“第一次听《乡村骑士》的村民合唱和间奏曲,我便立刻被吸引住了。合唱曲的明快,间奏曲的婉约,都那样长久在我的心头共鸣。尤其是间奏曲格外甜美,明显西西里民歌曲调,起初的弦乐如潺潺溪水,渐渐加入的竖琴等的弹拨,宛若溪水在晶亮的鹅卵石上跳跃,阳光在它们身上一闪一闪的,犹如小精灵一般款款飞舞,让人沉浸在恬静的梦境中。”

一个失败的马斯卡尼写出了如此一首神作的间奏曲。着实令世人匪夷所思。正如这位作家所说,这部歌剧留给世人最熟悉的音乐当属那首间奏曲。当戏剧冲突发展至两个男人为一个女子进行生死决斗之际,这首优美流畅的间奏曲突然出现,使紧张的气氛突然舒缓下来,但音乐并未化解危机,而是预示了更大的悲剧接踵而至。这首乐曲被后人不断地单独拿出来演奏,国际乐坛上的指挥家们几乎无一例外都指挥过这支间奏曲。它几乎演变成了马斯卡尼的代言曲了。 而且这首间奏曲还常被拿来作电影的主题音乐,在电影《愤怒的公牛》里,罗伯特·德尼罗挺着他那张让人伤心和难过的脸,独自挥拳的时候,是那段音乐;在《教父Ⅲ》里,教父唐·迈克尔·科利奥孤独地死在椅子上的时候,也是那段音乐。甚至在中国新生代导演们的眼里,它也受到特别的青睐,在《眼光灿烂的日子》里,被多次引用。姜文自己说他最早拍摄电影的冲动就来源于这段音乐。2006中国电视节目榜将“最具纯真气质电视剧”颁给了《与青春相关的日子》。颁奖辞是这样描述这部电视剧的----它在《乡村骑士》的音乐流淌中,折射出中国1970年代的阳光,和盘托出并高保真还原了那些“军绿一代”灿烂而感伤的青春记忆。他们“轻易伤害别人,也轻易被人所伤”的传奇和一个时代的纯真,令80后目瞪口呆并为之着迷;他们所经历的“中国往事”让今天物欲横流的价值观显得如此苍白。

关于这部歌剧,也有很多版本不同的传闻和轶事。1888年,当马斯卡尼得知意大利米兰艺术学院悬赏征求独幕歌剧,便打算将自己未完成的《威廉·拉克里夫》剧中的一幕拿去参赛,不料他的妻子在付邮时错将《乡村骑士》寄去,居然拔得头筹。

《乡村骑士》上演后因不断得到好评,一个维也纳剧院的经理突发奇想,请人把这部歌剧改编成了滑稽的搞笑剧,上演时所有观众全部笑翻,然而当这首间奏曲响起时,全场顿时肃穆。一曲奏毕,观众席中骤然爆发了雷鸣般的掌声,可见这首乐曲的魅力有多大。

毛欣所选唱的“圣母座前的祷歌”,常常被许多女高音歌唱家收入自己的演唱会曲目之中。对此剧不甚熟悉的听众应该不会放过这个欣赏的机会。

我不知毛欣的钢琴师在音乐会上会否临时起意,也为听众即兴弹奏那这首著名的四十八小节间奏曲。

别当真哦,我是说着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