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31日星期五

乐海寻梦人

(此文刊登发表于休斯敦《人间指南》元旦版)

乐海寻梦人
­­­­ ——写于新春民族音乐会隆重推出之际
· ·
在休斯敦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在两年前,悄悄组织起一个团队。他们只有一个梦想:弘扬国乐;他们只有一个愿望:打造一场一流水准的民族音乐会。今天这个梦想即将成为现实,2011年1月15日,由休斯敦中华民乐队主办,多家音乐学校、团体协办的新春民族音乐会,在休斯敦大学学生活动中心隆重登场。
记得常有熟人看见我说,你们不就一帮业余发烧友凑一堆儿玩嘛,别谈什么弘扬国粹,别谈什么使命理想,没人相信。事实上,乐队成立之初,有些队员也抱着类似想法。中华民乐队队长杨万青博士找到我,希望我接掌民乐队艺术指导一职。作为在休斯敦生活了十几年的曾经的音乐人,我目睹了休斯敦华人国乐社团的发展兴衰,感叹象吴长璐老师那样执着的音乐艺术家们,在艰难地实践着他们胸中的理念。大休斯敦地区的华人社区,不乏优秀的音乐人才,他们即便是在国内,也会是音乐界响当当的人物。我们缺的是一个可以将他们汇聚在一起,施展他们的才华,打造国乐精品的平台。一种使命感油然而生,我答应了杨博士。
我们自己不知道,那个时刻是竖起了一面旗帜。今天,在这面旗帜下,汇拢了著名音乐人、指挥家萧楫,琵琶古筝演奏家吴长璐,吹奏乐老艺术家郦泽泉,国剧社掌门人姚欣植,二胡名人许瑞庆,魅力夺人的二胡演奏家李奇,吹奏才女闫亦修......我还可以在后面拉出一长串闪光的名字。在我的眼里,他们是一群最可爱的人;在我的眼里,他们都是我的老师,他们身上,有我永远学不完的东西。同样是他们,书写了海外民族音乐发展史上精彩的一章。
    身在异乡,去感受东方艺术的神韵,生活在他国,去领略亲爱祖国的文化精髓,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看到在海外日渐庞大的华裔族群,自己特别想为他们做点什么。每年元旦观看维也纳金色大厅举办的新年音乐会,那可真是地球村居民共同的节日。人们庆祝新年的方式有各种各样,但世界各大城市都不约而同地会有一场高水准的音乐会,在轻松美妙的音乐中宣告新的一年的开始。一年一度的维也纳爱乐乐团新年音乐会已经成了奥地利音乐文化的一道特殊景观,也是世界历史最悠久、素质最高超的维也纳爱乐乐团最为脍炙人口的节目。这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新年音乐会,它蕴含着一段历史,延续着一个传统,积淀着一种文化。它展示的是人类最文明、最欢快、最明亮的侧面,高雅、轻松、豪华、热烈是它的最大亮点。于是,我也反复在想,我们大休斯敦地区的华人为什么不能也有台属于自己的新年音乐会呢!我们用纯正的国乐,那些魅力无穷的东方乐器,那一曲曲侵淫着浓郁乡愁的美妙旋律,再加上那一颗颗跳动的赤子之心,构建起的新年音乐会,是一件多么令人神往的事情。
于是,民乐队于今年一月九日举办了建队以来的首场新年民族音乐会。演出取得了成功,获得各界人士的肯定。它如新生婴儿的第一声响亮的啼哭,向世人宣示它的诞生。应该说,那次未公开的的演出,便是我们休斯敦华人富有东方特色的新年音乐会的发轫。今年,在构思策划2011年新春民族音乐会的内容上,我们果断地扬弃了上届音乐会90%以上的曲目,将本届音乐会定位在音乐化和专业化层面上。所谓音乐化是指没有歌舞,不搞综艺,我们力图呈现给乐迷的是一场严肃音乐,是阳春白雪,是前所未闻的民乐满汉全席。其看点有三:经典作品与现代作品的有机结合;东方乐器诠释西方名作的大胆尝试;突出新作品和优秀作品的展示。多数曲目在本地音乐舞台上是首次面向观众。
譬如,我们的开场节目便极具震撼性,强大的打击乐组合烘托着数十件东方乐器,气势如虹,热烈奔放。生动地再现了江南水乡在端午节赛龙舟那巨龙舞动、锣鼓喧天的欢乐场面。这便是著名音乐家聂耳于1934年创作的的《金蛇狂舞》。
《金蛇狂舞》是聂耳根据我国古老的民间乐曲《倒八板》改编成民族器乐合奏曲,乐曲短小精悍,欢快流畅。原曲经常在民间喜庆的节日里演奏,铿锵有力的锣鼓渲染了热烈欢腾的气氛。聂耳在改编时把原曲欢腾的情绪又作了进一步的渲染,打击乐器与乐队形成对奏或合奏的对答呼应句式,旋律线采用了民间的螺丝结顶的旋律手法,上下乐句间,也保持对答呼应的关系,句幅逐层递减,情绪逐层高涨,最后将全曲推向高潮。2008年第29届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和闭幕式中,在运动员入场时选择《金蛇狂舞》作为背景音乐反复演奏,有力烘托了北京奥运会的作为全世界人民的节日的欢腾气氛和浓郁的中国特色。同样,作为中华民乐队新春民族音乐会的开幕曲,这首作品的演奏阵容也将是史无前例的。
在中国民族音乐文化宝库中,脍炙人口的经典之作可谓汗牛充栋。要想在一个晚会上全部展现这些精品是不可能的。我们在考虑大型作品时,选择了《夜深沉》。
《夜深沉》的旋律来自昆剧《思凡》一折中“风吹荷叶煞”的四字歌腔为基础,取唱词中“夜深沉独自卧”命名,经发展而成。以京胡等弦乐器演奏,南堂鼓配合。曲调结构严谨,节奏坚定有力,旋律一气呵成。在京剧《击鼓骂曹》和《霸王别姬》中,用它来配合弥衡击鼓和虞姬舞剑等的场面。改编者集各家演奏版本之长,进行加工改编,使乐曲成为一首脍炙人口的京剧曲牌。现代的演奏者在京胡演奏中加入了特别技法,将乐曲结构扩展成有引子后接慢板、中板、快板的板式铺排,在快板段落作了较多发展,弥补了京胡传统演奏中的局限,作品中有一段鼓与京胡的竞奏,在刚劲中包含着大气与典雅,使整个作品动感十足,大有荡气回肠之感,是曲中精华所在。
近十几年来,在中国民乐乐坛,音乐家们开始把京胡这件非常有特色的乐器从戏剧伴奏解放出来,进行了将其音乐化、舞台化的多种尝试。多部京胡协奏曲等大型作品应运而生。这种探索具有积极意义,演变为京胡与乐队协奏的《夜深沉》便是其中的代表作,在音乐舞台上创造了久演不衰的纪录。在今年元旦中华民乐队首届新年音乐会上,此作品一经亮相,便征服了所有在场的中外观众,一曲方毕,掌声雷鸣,经久不息。这也是我们在即将举办的音乐会中唯一保留的演出过的大型作品。
京味音乐,是我执导中华民乐队情有独钟的一块领地。我至今仍清楚的记得十年前总领馆文化参赞夫妇对我说过的话:一听你的京胡,眼前就出现了老北京!在我曾经参加的休斯敦明星艺术团的演出及排练中,获得过最热烈的掌声即是我拉奏的《大宅门》。我亲身体会了国人对京味音乐是那么容易产生共鸣,它在我的记忆中深深地留下了刻痕。所以,在这场即将推出的新春音乐会里,我力主排练了另一首京味音乐的新作《京郊行》。相信同我一样喜爱京味音乐的乐迷,一定会在这首《京郊行》里,重温老北京失落不再的旧日风情。
18471231日,一场音乐会正在维也纳郊外一个露天舞台举行。当时莱比锡一家报纸描述道:“指挥是一个卷发、肤色黝黑的人。他的嘴唇微向上翘,给人一种富有天才的印象。他举起小提琴,随着琴头的摇动,明快流畅的音乐便从一个规模虽小但素质很高的乐队中飘荡出来。”这个肤色黝黑类似摩尔人的指挥,便是老约翰·施特劳斯——辉煌的施特劳斯音乐家族的创始者。当1848年新年的钟声敲响时,开始了持续一个半世纪的,以施特劳斯家族成员的作品为主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每年元旦在维也纳富丽堂皇的金色大厅里,有两首作品是必奏曲目,一首是《拨弦波尔卡》,另一首是闭幕曲拉德茨基進行曲》。在中华民乐队新春民族音乐会上,同样也将出现这两首作品。
波尔卡是捷克的一种民间舞蹈。以男女对舞为主。基本动作由两个踏步和一个跳踏步组成。于十九世纪中叶风行全欧。大致分为急速、徐缓和玛祖卡节奏等三种类型。一般为二拍子,三部曲式,节奏活泼。所谓拨弦,就是直接用手指拨动小提琴上的弦来演奏。《拨弦波尔卡》是奥地利著名作曲家约翰·斯特劳斯诸多著名圆舞曲中的杰出小品。整部作品轻快活跃,因从头至尾都以短促的拨弦来演奏,因而得名《拨弦波尔卡》。当这首独具特色的乐曲首演之时,曾引起不小的轰动。乐曲仅由管弦乐队中的弦乐部分来演奏,而且所有的提琴都不像通常的演奏那样用琴弓拉奏,而是一律采用手指拨奏,发出新奇而美妙的音响。
被近五十个国家电视直播、观众人数超过10亿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有一个几乎不变的传统,即三个加演曲目,其中最后两个永远是小约翰·施特劳斯的《蓝色多瑙河》,以及老约翰·施特劳斯的《拉德茨基進行曲》。每到加演曲目的最后一首《拉德茨基进行曲》时,观众也会参与到演奏中,在特定的段落随着节奏拍手,而指挥家会转过身来面对观众指挥节拍。此曲会将全场互动达至沸点,而为新年音乐会划上完美的句号。
作为民乐队选择这样两首作品演奏,无疑具有两大挑战,一是东方乐器演奏西方经典的挑战(乐器局限);二是演奏技术上的挑战。即使在中国,也惟有一流的民族乐团才能演奏它。对于琵琶古筝等传统乐器来说,大跨度的音阶进行和较多出现的半音阶,是演奏中国乐曲时很少见的。对于二胡来说,全曲从头至尾全部用拨D弦来演奏,更是这件乐器所能面临的极限。但在排练中,经过近两年专业训练的队员很快地适应了这首作品带来的挑战。特别是十几支二胡在二胡演奏家许瑞庆的领奏下,发出从来未有的、奇妙独特的流动旋律。著名琵琶古筝演奏家吴长璐也将带领阵容庞大的弹拨乐组,同整个乐队一起再现这两支名曲的独有风采。
在融汇东西方音乐文化的探索尝试下,值得一提的是音乐会将出现的一组爱尔兰民间音乐——《凯尔特组曲》。凯尔特人包括爱尔兰人、苏格兰高 地人、威尔士人及康尼士人。凯尔特音乐具有典型的凯尔特风味,古老、源远流长,多由提琴、风笛、小竖琴或两个风箱的手风琴组合演奏。在英伦三岛、在美洲大陆,只要是在有凯尔特移民后代的土地上面,就能听到这种别具一格、催人怀旧的音乐。在北美,曾蓬勃发展的林林总总的美国乡村音乐,就揉有不少凯尔特民间音乐的元素。作为本届新年音乐会的音乐总监,我尝试用不同的中国乐器的组合去呈现这些古老隽永的旋律。葫芦丝与巴乌二重奏的绵远悠长;琵琶,中、大阮的静谧洒脱;两支二胡与钢琴的激扬的舞蹈音型;以及整个乐队合奏的热烈气氛。我相信,这四首风格不同的凯尔特音乐,既会呈现中西文化交流碰撞的火花,也会为休斯敦的乐迷们带来全新的听觉享受。此外,由我演奏的由海外著名的二胡大师高韶青创作的二胡随想曲二号《蒙风》也是首次与观众见面的优秀新作。
此次新春音乐会还将重点推介绍三位年轻的女性演奏家,她们是李奇、闫亦修和李小叶。李奇是近年来十分活跃,并为美南音乐舞台带来一股清新之气的优秀二胡手,这位川妹子艺术功底扎实,演奏柔美圆润,舞台造型美丽大方。她将为乐迷献上的是二胡经典名作《空山鸟语》》,和由意大利作曲家蒙蒂的一首著名小提琴曲移植改编的《查尔达什》。闫亦修是休斯敦多年未见的吹奏乐才女,小小年纪,竟将多种中国吹奏乐器驾驭的熟练老道,游刃有余。她将为观众吹奏的是脍炙人口的笛子名作《姑苏行》《牧民新歌》,与她以往的演奏不同的是,这两部作品皆由规模庞大的多声部乐队来伴奏。刚来休斯敦不久的中国留学生李小叶,从网络上看到中华民乐队的信息,欣然投入到这个行列。观众将有幸目睹聆听她清新脱俗的筝独奏。这三位音乐才女,加上以张淑娟为代表的吴长璐音乐学校的一大批琴艺出色的弟子,为中华民乐队这支年轻的队伍注入了新的活力。
英国作家EM.福斯特的这样说过:不识艺术向前的路只有一条;识艺术会引发你走向许多条的路,极广阔的道路。不喜爱音乐不会带来什么损失,深爱音乐并让自己成为音乐人,在人生的历程中你会觉得丰富多彩了许多,前面的路也会变得无限宽广。音乐是一种趣味,也是一种文化的熏陶,甚至是对梦的追寻。在你神奇的寻梦路上,你会更充满爱心,形成你自己独特的音乐感受力。耳闻其乐,心有所感,性之所至,成就别样的人生。
中华民乐队的寻梦人,我祝福你们!

2010年12月30日星期四

转载:试论二胡琴码的位置和高度

在网上看到这篇蛮有意思的文章,也许其他胡友也会感兴趣。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69246494

试论二胡琴码的位置和高度
--------------------------------------------------------------------------------

2008-6-30 20:44:00 作者:未知 点击数:1464 评论共:6条 收藏此页 推荐阅读
显然,琴码置于蟒皮的正中央是不合理的。这因为琴码下方有吸音垫,它会造成下方蟒皮面较之上方蟒皮面而言振动不足,为了补偿这种不足形成的振动不平衡,琴码应该上移。
问题是,上移多少才合理?为此,我们先进行力学分析。见附图。
假设运弓时,弓垂直作用于弦上的力为f,由这个力在千斤与琴码之间的琴弦中引起的张力为T,可以得到如下数学表达式(推导过程略):
T=f(L/ L0)/,
式中,h为琴码的自身高度,即图中线段BD,H为千斤与琴弦的交点低于蟒皮“延长平面”的距离,即图中线段DE, l为琴码中心到琴托挂弦点的距离,即图中线段DC,L为琴码到千斤的长度(一般为40厘米),即图中线段AB,L0为琴码中心线到千斤的距离,即图中线段AE。
鉴于l较之L0小很多,并且L0与L相差很小,我们略去(L/ L0)这个因子和(h+H)/L0这一项后,对分析其结果影响不大,而问题可由此变得简单,即,我们可以将上式合理地简化为
T=f/,
也即
T=fl/h。
最后的这个式子告诉我们,由运弓的力f引起的AB弦内的张力T与l成正比,与h成反比;也就是说,在同样的运弓力量下,琴码的自身高度越低,琴码的位置越高,弦内张力越大,弦的振动越强烈!
然而,由于琴筒有限,琴码位置还会受限于琴筒,琴码位置过于向上移动显然不合理。那么,琴码究竟位于何处比较合理?
文中,谈到了小提琴弓的擦弦点应该位于靠近琴码且占有效弦长的1/9至1/11处。在这个范围内运弓,可以兼顾到琴的音色和音量。即,在1/9至1/11处运弓,音量较大,音色较美。
小提琴是擦弦乐,二胡也是,因此可以借鉴之。二胡的有效弦长一般为40厘米(即琴码到千斤的距离一般为40厘米),由此,将二胡琴码置于距离琴筒“上平面”的4厘米左右处应该比较理想。
我的二胡琴码就是置于4厘米处的,并且,我将琴码磨去了2毫米高度(上面的式子已经揭示,降低琴码自身高度可以增加弦内张力),而实际效果是音量大音色好!
应该指出的是:
1 琴码到千斤的距离未必都是40厘米,故我所说的4厘米不是不能变动的;
2 小提琴弓的擦弦点位于靠近琴码且占有效弦长的1/9至1/11处,对于有效弦长40厘米的二胡来说,其范围是4.44-3.64厘米,而由于二胡还受限于琴筒小,3.64厘米的合理性似乎应该探讨;
3 一把“未开音”的二胡,一开始就将琴码置于4厘米处,长期振动“开音”后,理论上音量音色会好些;但是,已在其他位置(比如4.5厘米处)开过音的二胡,将琴码移至4厘米处,音色一般不会马上明显变好,也就是说,琴码移至4厘米处以后,要经过一段时间充分振动“重新开音”以后,音量音色才有望变好;
4 琴码一般7-8毫米,降低它时要受限于蟒皮的松紧,至少应该避免因琴码过矮而使受力的琴弦接触到琴筒。
注:由于我在文字上的省略,造成网友有误读的情况,现补充一句:本文中所说的“张力”,不是指调好了D、A音以后的“弦内静态张力”;而是指“运弓力引起的动态张力”。
参考文献
1 杨键. 走进琴弦的世界. 自然杂志,2004,26(3):p177-183

2010年12月26日星期日

新年音乐会节目单(审定)

节 目 单

一,民乐合奏:【金蛇狂舞】【新拨弦波尔卡】
二,京胡独奏:【京郊行】
三,筝齐奏:【上海滩】
四,二胡独奏:【空山鸟语】【查尔达什】
五,筝独奏:【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六,【凯尔特组曲】
1.Sir Sydney Smith's March (琵琶,中阮,大阮)
2.Watson's Scotch Measure (二胡,二胡,钢琴)
3.The Dark Island (葫芦丝,巴乌,大阮)
4.Double Jigs (合奏)
(演奏时间40分钟)

中场休息

七,笛子独奏:【姑苏行】【牧民新歌】
八,弹拨组合:【站在高岗上】
九,二胡随想曲第二号【蒙风】
十,筝联奏:【化蝶】
十一,民乐合奏:【夜深沉】【拉德茨基进行曲】
(演奏时间40分钟)


音乐会闭幕(共计中国乐曲11首;外国乐曲7首。)

2010年12月22日星期三

夜深沉,京郊行MP3 (经变调处理)

因为我是拉二胡第二声部的,在家单独练习时常常感到在没有其他乐手的情况下,很难把握和主旋律的的配合。所以我特热衷于在网上找一些音频、视频可以给我“伴奏”。但是不知大家注意到没有,在网上收集到的视频音乐的定调常常和我们排练用的定调不一致。这使我们很难边听音乐边练习。

这其中有的是录制和处理制作中的技术因素(一般比标准定音偏差一点点,差别可能只有半度一度。弦乐器把弦松紧略作调整即可勉强凑合)也可能是编曲配器人员为了照顾乐队各个声部的音域和演奏难度而作的定调/定弦上的调整。这种情况下差别可能会在二到三度以上(夜深沉是其中一例)

有一款很好的音频编辑软件Audacity可以用来很方便地调整音乐音频的调性。软件写得很棒,使用很方便,就像卡拉OK机器上的升降音(#,b)功能一样。难度比较大的是确定升降多少,我一般先放一遍原版的MP3文件同时在二胡各个把位上试拉,大致估计需要升或降几度,然后再把已经过初次调整的MP3和标准音高比较做进一步微调。这一步目前只能是trial & error的过程。

下面是按照我们乐队排练谱子的定调经过调整后的《夜深沉》 和《京郊行》的 MP3,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在线播放也可下载(可能音准还是不到位,不过对弦乐器来说,很容易adjust)

注:
Internet Explorer在线播放功能有时有点问题,建议用Chrome 或FireFox 作在线播放。
点击下载链接会转入MediaPlayer播放
如欲下载MP3文件,right-click下载链接后选"Save Link As..."

《夜深沉》1=D 下载



《京郊行》1=F 下载


如果哪位朋友对此也有兴趣想一起探讨一些技术细节,请电邮给我 shide.zhang@gmail.com

2011新年民族音乐会作品介绍

上半场

【金蛇狂舞】
(Dance Of The Golden Snake)

聂耳 曲 张新 编配

此曲是聂耳创作于1934年的民族管弦乐曲。全曲表现了我国江南一带端午节龙舟竞渡的热烈场面,乐曲采用循环体结构,旋律昂扬,热情洋溢,锣鼓铿锵有力。曲调运用上下句对答呼应、句幅逐层减缩、情绪逐层高涨,以及充分调动打击乐的色彩等各种手段,使乐曲非常激越和振奋,渲染了热烈欢腾的气氛,仿佛让人们沉醉在欢乐的节日之中。(2’30)


【新拨弦波尔卡】
(New Pizzicato Polka)

约翰•斯特劳斯(Johann Strauss )曲 张新 移植编配

《新拨弦波尔卡》Neue Pizzicato Polka Op.449 ,是小约翰•斯特劳斯和其弟约瑟夫•斯特劳斯合作而成的一首杰出小品。作品作于1869年,C大调,2/4拍,中板,三部曲式。 主要主题的速度由慢至快,力度较弱,旋律流畅;乐曲的中部主题明显加大了力度,接着出现的半音下行力度减弱,十分优美。 最后在弦乐部分的整体拨弦齐奏中结束全曲。整部作品轻快活跃,乐队中的弦乐全部采用手指拨奏,发出新奇而美妙的音响,因而得名“拨弦波尔卡”。这首独具特色的乐曲为每年奥地利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必奏曲目。(3’35)


  【京郊行】
(Walking in Beijing)

吴厚元 曲 张新 编配

本曲原为京胡独奏曲。创作于1982年。同年在济南“全国民族器乐独奏观摩汇演”中首演并获好评。乐曲以清新、明快的色调和浓郁的京剧音乐风格,抒发了作者对老北京风土人情的感受。地道的老京城风貌,浓烈的京腔京韵。都强烈地牵动着人们怀旧的思绪。让您缅怀那逝去的时代,感受历史的沧桑。去追寻已逐渐迷失、风光不再的如歌如梦的家园。这京韵京味,如一坛陈年老酒,醇厚得令人迷醉,浓郁的令人心底为之震颤,温暖而耐人寻味……(4’20)


    【上海滩】
               【茉莉花】

弘扬民族音乐,传承中国文化是我们的使命和责任。喜爱国乐,学习国乐正在得到越来越多海外华人的响应。吴长璐音乐学校的演奏将为观众展现这一靓丽的风景线。两首乐曲均改编于人们喜爱的流行歌曲。(6’00)



【空山鸟语】
(Birds Singing in the Empty Hills)
刘天华 曲
创作于1918年,标题采自于唐王维诗:“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作者将其引申为: “但闻鸟语响”。在曲中,作者创造性地运用三弦拉戏式的模进手法,描绘了深山幽谷,百鸟嘤啼的优美意境,通过抒写空谷和模仿各种鸟鸣,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愉悦活泼的心境。二胡名曲《空山鸟语》是一首极富形象性的作品,也是刘天华十大名曲里技巧最难的一首。此曲曾荣获1993年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华人20世纪音乐经典作品奖”。(3’40)
【查尔达什】
(Czardas)
维托里奥•蒙蒂 曲

《查尔达什》是意大利小提琴家、作曲家蒙蒂 (Vittorio Monti)的最著名的小提琴曲,移植为二胡曲后流传十分广泛。“查尔达什”是出现于19世纪中叶的一种匈牙利的民间舞蹈,乐曲以这一舞曲的典型特点写成。旋律具有鲜明的匈牙利及吉普赛音乐的特点,由充满激情的引子,和深沉而略含忧愁的主题展开,缓缓奏出柔和而委婉的歌唱性小调旋律,这一纯朴甜美、流畅而华丽的旋律经过二胡泛音再现,形成一种幽谷回声的动人效果。最后乐曲推向热烈的高潮,将全曲结束在明朗的大调上。(4’20)


陕西筝曲 【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焦金海编曲

于1972年根据陕北民歌改编而成。陕北民歌源远流长、古老淳朴,产生于中华文明的发源地——母亲河奔腾而过的黄土高原,它以最直白的语言描述生活、交流情感,用最生动的旋律和歌声打动人心。黄土高坡孕育了人们苍茫、激越、深沉的情怀和奔放、。此曲由陕北民歌《信天游》和陇东民歌《揽工调》曲调为基础加工而成。两首民歌交替演唱,前者悠扬高亢,后者激情奔放,旋律既变化对比,又相互融合,浑然一体。以其深沉的情怀,开阔高奔放的音乐风格,清新明丽的音调,赞美了陕北地区的风土人情。(5’15)


 【凯尔特组曲】
 (Celtic Folk Music)

  张新 移植编配

以爱尔兰、凯尔特曲调为主轴,用葫芦丝、巴乌、琵琶、二胡等中国乐器替代爱兰传统乐器竖琴、凯尔特小提琴、风笛,来展现爱尔兰的诗意美景,詮释当代最动听的爱尔兰作品,意境别具一格。简单质朴的旋律贴近心房,彷彿细述着爱尔兰的点点滴滴,而构织出一幕幕醉 人的唯美画面,流淌出一段段令人意犹未尽的完美乐章。东方乐器一样可以形象表达凯尔特人的忧郁情怀,和凯尔特人的永恒主题:信念,自由,爱情,死亡。这套组曲将带你领略凯尔特音乐的无穷魅力。
1.Sir Sydney Smith's March (3’35)
2.Watson's Scotch Measure (2’25)
3.The Dark Island (3’45)
      4.Double Jigs (3’40)



下半场


【姑苏行】
(A Trip to Gusu)

江先渭 曲

此曲是根据昆曲音乐和江南丝竹音调改编的一首具有典型江南地区音乐风格的笛子独奏曲,是中国近现代民族器乐作品的典范之作。乐曲用曲笛演奏,曲笛音色柔美、清亮,特别是在演奏那种如歌的行板和流畅的小快板时,犹显出它特有的魅力。在演奏风格上,很形象地模仿人声的委婉,较多地运用了装饰音似唱腔的手法,同时又在乐曲中体现出昆曲唱腔中的抑、扬、顿、挫。使旋律质朴平直,更增添了游人意犹未尽,依依不舍的情趣,感人至深。(4’30)


【牧民新歌】
(A New Song of Herdsmen)

简广易 王志伟 曲

此曲以內蒙古伊克昭盟民歌音调为素材,创作于上世纪70年代。乐曲描绘了宽广辽阔的大草原,蓝天白云下,牛羊成群,倾吐了牧民对家乡的赞美。作品具有浓郁清新的民族民间音乐风格,亲切感人的旋律,活泼跳动的节奏,展现出内蒙古大草原的风光和牧场上一片生机勃勃的喜人景象。演奏上既有北方梆笛高亢明亮、灵活爽朗的风格,又兼有南方曲笛圆滑含蓄、抒情柔美的特点。(4’30)


  【站在高岗上】

 姚敏曲、周成龙改编

这是首改编于台湾的同名流行歌曲的筝曲,优美的旋律充满现代气息,脍炙人口。经吴长璐整理编配后,以弹拨合奏形式脱颖而出,深受欢迎和好评,曾获音乐新作表演奖。
(6’30)



二胡随想曲第二号【蒙风】
(Mongolian Fantasy)

高韶青 曲

此曲是由2008年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二胡邀请赛组委会特约创作的用于决赛的曲目之一。乐曲以蒙古的音乐风格为基调,以铿锵、豪放的节奏为特色,以简单的旋律为乐思动机,加上高难度的二胡技巧发展而成。整首乐曲风格鲜明,旋律发展精练独到,简约的ABA三段式中的快板粗犷有力,慢板浪漫柔美,华彩段意境深邃,再现段和尾声部分将乐曲推至狂热的高潮。(7’40)


【化蝶】

何占豪、陈钢 曲

这首筝曲是节选《梁山伯与祝英台》“化蝶”的主题音乐改编而成。乐曲表现了青年男女的忠贞爱情和对封建宗法礼教的控诉与反抗。曾获音乐新作表演奖。(6’15)




【夜深沉】
(Late At Night)

着名京剧曲牌。在京剧《击鼓骂曹》和《霸王别姬》中,用它来配合弥衡击鼓和虞姬舞剑等场面。改编者集各家演奏版本之长,将乐曲结构扩展成有引子后接慢板、中板、快板的板式铺排。曲调由繁至简,在快板段落作了较多发展,其中有大鼓的独奏及鼓与京胡的竞奏,以坚定有力的节奏,一气呵成的旋律,将原来表现哀叹不幸和怨恨人世的音乐情绪,改造成一首曲调刚劲优美,结构严谨,布局合理的优秀乐曲。(5’25)


【拉德茨基进行曲】
(Johann Strauss I: Radetzky-Marsch, Op.228)

作于1848年,是老约翰•施特劳斯最受欢迎的一首传世之作,也是世界上最为人们所熟悉的进行曲。每年著名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常以此曲作为结束曲,并已成为一种传统。这部作品本是作者题献给拉德茨基将军的,但实质上拉德茨基是一个铁腕人物,多行不义。后来,就连施特劳斯本人及其子小约翰•施特劳斯也不愿再演出这首进行曲。尽管如此,《拉德茨基进行曲》还是以其脍炙人口的旋律和铿锵有力的节奏征服了广大听众,成为流传最为广泛的进行曲。(3’15)




(上半场45分钟;下半场40分钟。演奏用时共计85分钟)

2010年12月19日星期日

2010年12月16日星期四

2010年12月14日星期二

2010年11月24日星期三

2011 新春民族音乐会海报

Poster Final Version

民乐队Party照片

非常感谢石大姐一家为我们提供这么好的场所,感谢各位带来的美味佳肴,感谢各位乐友的热情献艺,我们不仅饱了口福,更饱了耳福,确实是一个难忘的夜晚。

贴上几张party上的照片,希望大家喜欢。

-- 世德 雅云

2010年11月23日星期二

全新的大吕之音

-天津歌舞剧院民族乐团音乐会作品简介

· 张 新 ·
生活在休斯敦的华人,身边时常听到天津人一开口那浓浓的地方腔,就象小品中充斥的大量的人们早已熟悉了的东北腔一样,一听就晓得是来自天津的侨胞。但很有少人了解天津的民乐艺术在中国民族乐坛上的独特地位和魅力风采。本周末即将在休大卡伦堂拉开帷幕的一场演出,正是天津歌舞剧院民族乐团为休斯敦的侨胞带来的极富特色的民族歌舞艺术。

  翻开中国民乐史,天津是块培育民族音乐艺术家的风水宝地。天津的民族吹奏乐艺术家,素享有北派宗师美誉;被誉为“二胡皇后”的宋飞出生于天津,其父宋国生是著名二胡演奏家和教育家。近十年来,天津歌舞剧院民族乐团艺术家们的足迹,遍及维也纳金色大厅,悉尼大歌剧院,北美、南美和欧亚大陆。他们所到之处,无一例外受到当地乐迷的热烈欢迎。在我们休斯敦华人社区的音乐舞台上,也活跃着一批来自天津的艺术家,如人们所熟悉的唢呐艺术家郦泽泉先生。此次来自天津民族乐团的多位吹奏艺术家,便为休斯敦的观众带来了极具地域风格特色的吹奏乐作品《五梆子》。
javascript:void(0)
  《五梆子》原为华北地区流行的器乐曲牌,曲调优美健朗,常用于戏曲过门。在“二人台”中用作过场音乐,名“碰梆子”。二人台是一种地方小戏,由二人对歌对舞,故名二人台。它主要流行于内蒙西部、山西、陕西、宁夏、河北等部分地区,其短小精悍、形式活泼,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深受当地人民的喜爱。二人台的音乐也非常有特色,伴奏的乐器有笛子、四胡、扬琴;另外还有一件打击乐器:四块瓦(四块竹板,一手两块,互相撞击可奏出变化多端的节奏)。有时也加三弦、梆子等等;其中各种乐器必须相互配合,才可构成一条完整、优美又极有特色的旋律,所以老艺人称二人台中的笛子为“骨头”,扬琴是“兜底”的、四胡是“填缝”的。上世纪五十年代,由我国大师级的笛子演奏家冯子存将其整理加工,笛子的旋律性及独立性增强了,并赋予乐曲粗犷豪爽、热情奔放的个性,全曲反复四次,采用典型的旋律润饰的变奏体结构,通过交替使用花舌音、垛音、滑音、颤音等技巧对旋律的润饰,以及速度的递进加快,使音乐的发展富有层次和变化,充满向前推进的动力,展现出梆笛演奏艺术的独特风韵和浓烈的地方色彩,并因此而成为北方梆笛的代表曲目之一。此作品更是天津民族乐团的看家曲目,乐团走到哪里,那优美的乐声就传递到哪里,令人有百听不腻的感觉。由于他们的倾情演绎,《五梆子》使全世界越来越多的人领略了中国北方音乐的韵味和二人台音乐的独有魅力。

  在此次演出的节目单上,另有一个亮点,就是新民乐组合。

尚无机会欣赏到“新民乐”作品的乐迷们会问:什么是“新民乐”呢? 1999年,在北京掀起一股新民乐热,大批的中国音乐人尝试以摇滚等现代音乐元素来翻唱中国民歌,这一现象很受关注,被媒体称为新民乐运动。2001年春晚,冯晓泉和曾格格的一曲《天上人间》,给中国民族乐坛带来强烈震撼;继而,女子十二乐坊诞生于同年六月,成立不久即一鸣惊人、迅速蹿红,在日本巡演更是受到空前欢迎。十二个长发飘飘的美女盛装华服,一改以往演奏的坐姿为更能凸显女性曼妙身段的站姿,轻拢慢捻、犹抱琵琶,这无论对耳朵还是眼睛而言都是一种新颖而奢华的体验。在创造具有视觉效果的中国民乐这一口号下,她们逐渐形成了自己独有特色,她们拥有新潮的服饰、负离子的发型,却以传统乐器代言,演奏出了融合拉丁、爵士、摇滚等诸多西方流行音乐元素的乐曲,将一股充满现代气息的、没有地域之分,同时又极具东方韵味的音乐风带到了世界。并成功地做到了:以其具有感染力的音乐和充满震撼力的表演及富有创新精神的民乐组合形式,叩响了通向国际市场的大门。由此,随着越来越多各种民乐组合的涌现,红缨束女子打击乐团,上海的“东方魅力”,北京的“林月冉冉”,苏州的“女子五月坊”,新民乐如异军突起,成为乐坛新宠。

新民乐是对传统民乐结构的颠覆,自出现乐坛以来,学界看法不一,争议不断。譬如曾来休斯顿举办个人独奏音乐会的著名二胡大师闵慧芬就对女子十二乐坊颇多微词;许多音乐家、理论家也谨慎视之;然而新民乐强调休闲,强调时尚,着眼中乐西用,轻松活泼,一听就懂,容易被大众接受。而且新民乐的实践者们在民族音乐创意和新意的探讨上达到了一定层面,用自己时尚优美的音乐征服了挑剔的乐迷。借用我的一位老朋友、北京的资深乐评人金兆钧的评语,新民乐是以民族音乐元素为动机,用现代理念、手段进行创作和演绎的音乐新形式,人们从民乐中感受到爵士、摇滚等现代音乐元素所带来的新鲜的艺术感受。从这种探索中,也可以体会到现代音乐人珍视民族文化传统艺术,又竭力使它更适合当代观众审美口味的努力。新民乐的崛起,为民乐找到了更多的观众,也激发了现代音乐人的创作灵感,并使现代音乐的发展立足于民族音乐之根。新民乐趋热,反映了不同类型、时代的音乐跨越鸿沟,互交互补的可能性和可行性。

由此看来,方兴未艾的新民乐以什么样的方式呈现在我们面前已不重要,重要的是它在保留传统并以现代方式演绎时,承载起我们今天的思想和情感;新民乐会走多远,它的明天将是什么面貌,我们现在都还无法肯定。但大众与市场、音乐审美和消费则是其生命力的试金石。天津歌舞剧院民族乐团的新民乐联奏《巴朗仔》、《玛依拉》、《花好月圆》将为大家带来民乐演奏的全新体验。这三首作品都是脍炙人口,流传甚广的优秀民歌民乐作品,前两首更是国内流行歌坛久唱不衰的中国西域民歌。观众们将要看到和聆听的是用现代的音乐语言和传统的中国民族乐器来诠释的新疆民歌和传统名作。我相信,列在节目单上的二胡与舞蹈《阳光照耀塔什库尔干》,也一定揉有新民乐表现形式的语汇在其中。这首著名作品的原改编者,是所有华人都熟悉的《梁祝》作曲者陈钢。此曲是他根据一首笛子作品改编成小提琴曲,后又移植为广受欢迎的二胡独奏曲。总之,流行的音乐元素、旋律上的民族色彩、乐器组合上以中国器乐为主并兼收现代流行音乐配乐方式将会成为周六这场演出的靓丽风景线。

“激情处酣畅淋漓,如天马腾空;委婉处细腻深情,似行云流水。”无论我们如何将民乐植入西方文化,它毕竟无法摆脱东方的音乐特征,尽管我们惊喜于世界音乐的共融,但民乐的根性你却永远无法切断,就像它的音色,没有什么可以取代。这就是中国音乐的魅力和生命力,所以我们不用担心自己的文化迷失在日渐多元的世界里。

2010年11月20日星期六

音乐与人生

-写于毛欣独唱音乐会举办之际

 ·张 新·
四年前,旅居休斯敦的女歌唱家毛欣举办第一次个人音乐会时,受朋友委托,我为其写了篇介绍性文字。可能人家觉得那篇拙文还说得过去,所以今日又找上门来,这让我诚惶诚恐,重托之下,不堪其负。我与毛欣本人不熟识,但我熟悉她的歌喉里所宣泄出的激情与忧郁,乐音的曼妙,那伴着那宁静的伤感、沉思,和对爱的膜拜、祈祷……


那里有我喜爱的亨德尔,罗西尼,普契尼,威尔第和格什温,他们用神奇、不朽的音符,勾画了一幅美仑美奂的听觉天国。我很佩服这位女歌手的视野,囊括所有的经典似乎是她终极的追求,从此次曲目中不难看出她的精心构思和缜密准备。



倒是有一个名字跳入我的眼帘不禁令我砰然一动,马斯卡尼和他的《乡村骑士》。这位音乐家无论成就还是名望,都无法同前面那些音乐大师相比,《乡村骑士》也难敌《茶花女》那历经百年而不衰的耀眼光芒。甚至许多对经典歌剧熟悉到如数家珍的乐迷朋友,也会常常忘记提到这部歌剧。但就是这部难以跻身十大经典歌剧的《乡村骑士》,在歌剧史乃至西方音乐史上,写下了几个纪录:

----由于1890年《乡村骑士》的问世,在欧洲音乐史上,标志着美声新学派的诞生。鼎盛的“美声时期”开始了向“真实主义时期”的过渡。

----这一部写实主义歌剧,还悄悄颠覆了当时独领风骚的浪漫主义的美声剧目,从远离民众的宫廷生活,从皇室贵族间的阴谋和仇恨,将笔触直接描向俗世间的爱恨情仇,原始欲望的狂野,一个新的歌剧学派----真实主义由此而诞生。

----《乡村骑士》甚至还创造了在意大利全国各地90多个歌剧院同一天同时上演的惊人纪录,这一纪录至今都无人能打破。

马斯卡尼的一生很传奇,小时候偷偷学音乐遭到作为面包师父亲的反对,只有他叔叔帮助他。18岁时凭借四部弥撒和一部清唱剧得到资助,到米兰音乐学院师从彭奇埃利学习音乐,并和后来的音乐大师普契尼同室。然而两年后却离开米兰音乐学院,四处流浪当指挥糊口。使他人生发生巨大转折的是他这部为参加独幕歌剧创作比赛,仅用八天时间写成并获得一等奖的独幕歌剧《乡村骑士》。此剧于1890年在罗马首演后,便一发不可收拾,迅速轰动整个欧洲,使他一举成名。连意大利的皇帝也赏赐给他荣誉冠冕,这是歌剧作家中少有的荣耀。

马斯卡尼的人生辉煌十分短暂,他后来在意大利法西斯主义甚嚣尘上之时,晚节不保而为后人所诟病。他的艺术成就亦然,一生创作过17部歌剧,还有不少其它体裁的声乐、器乐作品,但无一再能超越《乡村骑士》。二战结束后,贫病交加的马斯卡尼在罗马的一家小旅馆中寂寞地离开了人世。

作家肖复兴曾这样描绘道

“第一次听《乡村骑士》的村民合唱和间奏曲,我便立刻被吸引住了。合唱曲的明快,间奏曲的婉约,都那样长久在我的心头共鸣。尤其是间奏曲格外甜美,明显西西里民歌曲调,起初的弦乐如潺潺溪水,渐渐加入的竖琴等的弹拨,宛若溪水在晶亮的鹅卵石上跳跃,阳光在它们身上一闪一闪的,犹如小精灵一般款款飞舞,让人沉浸在恬静的梦境中。”

一个失败的马斯卡尼写出了如此一首神作的间奏曲。着实令世人匪夷所思。正如这位作家所说,这部歌剧留给世人最熟悉的音乐当属那首间奏曲。当戏剧冲突发展至两个男人为一个女子进行生死决斗之际,这首优美流畅的间奏曲突然出现,使紧张的气氛突然舒缓下来,但音乐并未化解危机,而是预示了更大的悲剧接踵而至。这首乐曲被后人不断地单独拿出来演奏,国际乐坛上的指挥家们几乎无一例外都指挥过这支间奏曲。它几乎演变成了马斯卡尼的代言曲了。 而且这首间奏曲还常被拿来作电影的主题音乐,在电影《愤怒的公牛》里,罗伯特·德尼罗挺着他那张让人伤心和难过的脸,独自挥拳的时候,是那段音乐;在《教父Ⅲ》里,教父唐·迈克尔·科利奥孤独地死在椅子上的时候,也是那段音乐。甚至在中国新生代导演们的眼里,它也受到特别的青睐,在《眼光灿烂的日子》里,被多次引用。姜文自己说他最早拍摄电影的冲动就来源于这段音乐。2006中国电视节目榜将“最具纯真气质电视剧”颁给了《与青春相关的日子》。颁奖辞是这样描述这部电视剧的----它在《乡村骑士》的音乐流淌中,折射出中国1970年代的阳光,和盘托出并高保真还原了那些“军绿一代”灿烂而感伤的青春记忆。他们“轻易伤害别人,也轻易被人所伤”的传奇和一个时代的纯真,令80后目瞪口呆并为之着迷;他们所经历的“中国往事”让今天物欲横流的价值观显得如此苍白。

关于这部歌剧,也有很多版本不同的传闻和轶事。1888年,当马斯卡尼得知意大利米兰艺术学院悬赏征求独幕歌剧,便打算将自己未完成的《威廉·拉克里夫》剧中的一幕拿去参赛,不料他的妻子在付邮时错将《乡村骑士》寄去,居然拔得头筹。

《乡村骑士》上演后因不断得到好评,一个维也纳剧院的经理突发奇想,请人把这部歌剧改编成了滑稽的搞笑剧,上演时所有观众全部笑翻,然而当这首间奏曲响起时,全场顿时肃穆。一曲奏毕,观众席中骤然爆发了雷鸣般的掌声,可见这首乐曲的魅力有多大。

毛欣所选唱的“圣母座前的祷歌”,常常被许多女高音歌唱家收入自己的演唱会曲目之中。对此剧不甚熟悉的听众应该不会放过这个欣赏的机会。

我不知毛欣的钢琴师在音乐会上会否临时起意,也为听众即兴弹奏那这首著名的四十八小节间奏曲。

别当真哦,我是说着玩的。

2010年10月7日星期四

转载张导:本周五的排练安排

前半小时复习总结笛曲《姑苏行》《牧民新歌》。
后一个半小时开始新作品《京都行》的排练。这首京胡协奏曲欢快热烈,京味浓郁,是
近年来国内民乐舞台上出现的新作,广受欢迎。选择这部作品意义有三:
首先,强调京调音乐是我执导民乐队要突出的一个重点,其意义从上场演出《大宅门》
深受欢迎以及我撰写的文章已说明。并不是所有民乐队都具备演奏京调音乐的条件,而
休斯顿有京胡演奏人才,使中华民乐队得天独厚。其次,是本年度音乐会将以此曲替换
《大宅门》组曲,使我们的演出具有崭新的面貌。三,乐队的协奏部分难度较高,对于
大家也是难得的训练、提高的机会。
乐手安排,除吹奏乐外,全员参加。两位杨队长可执阮参加弹拨组;郦老师执板鼓,石
大姐小锣;排练时请王纯代演奏京胡声部。
各位,我们的排练进度越来越紧,难度也会逐渐增大。我自己也感到越来越大的压力。
希望大家团结一致、密切配合我的工作。我相信,大家付出的劳动和时间一定会得到回
报,那就是我们的音乐会将比上次更为轰动。谢谢大家!

京郊行 - 京胡 姜克美独奏 视频

2010年10月6日星期三

姑苏行 - 俞逊发 民乐队伴奏 视频

牧民新歌- 民乐队伴奏 视频

两个视频中第二个(唐俊乔独奏)节奏上对我来说好像容易跟些 - 世德

牧民新歌-俞逊发独奏 民乐队伴奏 视频


牧民新歌 - 唐俊乔 [笛子独奏] - 简广易 [作曲]

2010年8月28日星期六

转载张导本月排练小结

各位:大家辛苦了!

本月我们首开中华民乐队历史的排练纪录,实行每周合练制度,取得不俗成果。这与大家的热情奉献和积极进取、认真排练的精神绝对分不开的,所以,谢谢大家!

本月排练的成绩有以下几个方面:

1,我们首次尝试了用民乐演奏西方古典名曲。大家通过演奏拉德斯基进行曲,熟悉了乐曲中包含的大量变化音;对外国作品的结构、风格有了一定的把握。对于开阔大家眼界,拓宽民乐队作品演奏内容,开创了一个良好的起点。

2,各声部的配合协调能力有不小的进步,拉弦乐无论从演奏质量还是乐器质量都比过去明显提高;特别是打击乐有长足的进步,为乐队增色不少。吹奏乐在郦泽泉老师的带领和指导下,声效更是令人耳目一新。

3,每周一次的排练给每天上班的各位带来诸多不便,但我看到多数朋友都能克服困难,甚至带病出勤;两位小兄妹更是从不缺席,家长每次全程奉陪,令人感动。今晚的出勤率达到新高,无疑大大提高了排练的进度和质量。

4,石大姐为民乐队每周的排练提供了自己的家,大家坐在明亮宽敞的厅堂,感受到无比的温馨与亲和,我们的排练别开生面,比过去更具人文气氛。大件乐器存放在石大姐家中,更免去了每次搬移的不便。谢谢石大姐。

拉德斯基进行曲到今晚为止,我们完成了初排。下一次排练我们开始新作品的合练。希望大家不要松懈,经常复习防止回生。我们还有不少新作品等着我们去完成,今后的任务并不轻松,大家和我一起努力,攀登高峰,去领略那里的无限风光。

下周是长周末,民乐队决定休息一周;长周末后,我们仍恢复每周排练,不另行通知,希望大家下周末好好放松放松,再见面更精神抖擞,效率更高。

2010年7月30日星期五

七月三十日排练小结

转载张导对今天排练的小结
各位辛苦了!今晚的合练成绩显著,拉弦乐,弹拨乐,吹奏乐及打击乐都非常努力。我们得以顺利完成该曲前半部分(D调部分)的初练,大家收获甚丰。我们特别欢迎宫蔚归队,我们也同样盼望小闫探亲归来尽早参加排练;在此特别提出对张冠雄、张淑娟兄妹予以表扬,感谢他们全家人对民乐队的默默奉献。 

需要克服的问题是,大家对变化音的掌握尚不熟练,该作品变化音比较多,同以往大家演练过的中国作品在曲式结构、节奏和风格上有很大不同。这对于民乐队的训练是一个重要的进程,所以请大家尽量出满勤,不然少参加合练一次,你会和集体拉下不小差距。我们今年下半年大型作品外国曲目只有两首,《拉德斯基进行曲》和《拨弦波尔卡》。这两首作品是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保留曲目,将会更加丰富我们民乐队新年音乐会的内容。因此我们也希望其他曾经参加过民乐队演出和排练的乐手(二胡,琵琶,古筝等),也能来参与这两首作品的排练,请吴长璐老师、李奇老师、许瑞庆先生给予大力支持。

  我们下次排练将安排进行该曲后半部分(A调部分)的合练,此调式对于我们每个民乐手属于比较陌生的调式,所以我们的任务还很艰巨。我们每克服一个障碍,就是一次飞跃。希望各位加油,取得更多进步!

2010年3月7日星期日

關於18號排練的建議


    
  一﹐排練形式﹕分組合練
  不建議樂隊全體一起合練﹐因為在缺乏指揮的統一協調下﹐這種方式只會浪費寶貴的排練時間。
  胡琴組由辛雷負責﹐此曲胡琴擔任D調A調兩段主要旋律的演奏﹔所以拉弦樂的表現非常關鍵。基本要求是﹕旋律要記熟﹐音要拉準﹐節奏要精確。樂手們自已在家練習時多聽資料跟随演奏非常有效。
  手風琴的聲部屬於節奏音型﹐與楊琴分譜接近﹔所以建議你們與琵琶三人一組合練。琵琶擔任旋律﹐風琴(笙)和楊琴作音型伴奏。兩個小時如果利用充份﹐完全可以達到基本要求。楊琴的主要問題是後半拍轉前半拍﹔和前半拍轉後半拍的節奏變化掌握不好。所以請萬青負責在兩小時的合練中幫助陳解決這個難題。
  低音聲部是由大阮﹐大提琴﹐倍大提琴三人組成一個小組練習﹐由宮蔚負責。
  吹奏樂組的合練由酈老師負責。四只笛子也同樣擔負大部份主旋的演奏﹐四號的排練主要問題是音域﹐音準(半音階)還存在問題﹐希望在18號的排練中加以解決。
  打擊樂建議由灼西﹐王醫師和石大姐三人負責﹐軍鼓暫時沒有用其他鼓替代練習﹐鼓譜請你們去樂隊博客網頁上下載。此曲的打擊樂也非常重要﹐請灼西帶領練熟打對。

  二﹐合練方式
  各組合練時須把全曲分解﹐分段﹐一部分一部分地循序漸進。大結構可按D調A調分上下兩個主要部分﹔上部還可分前段與後段。兩段分別練熟有把握了再合。下部也以此類推。希望每個樂手通過這兩小時的分組分段合練取得最大效果。

  三﹐排練時間
  請隊里重新考慮日期安排﹐周四的安排原構想是為方便銀鋒老師能夠參加。如果這一構想暫不能實現﹐建議重新調整時間安排。調整的原則以閆亦修﹐周成林等優秀樂手能夠參加排練為前提。這點非常重要﹐因為好的樂手在分聲部合練中會起到非常重要的領軍作用。

  各位樂友﹐數月內我們可能不能滿足每次樂隊排練都有指揮帶領﹐希望大家心不要散﹐更力爭全員出席合練。因為這樣做對於鞏固我們已取得的成績非常重要﹐就像爬山﹐一步一步爬上來的﹐付出了時間汗水精力﹔可一不留神﹐失足滑落﹐前功盡棄就是一眨眼的事。作為藝術指導﹐我最大的心願就是回到隊里那一天﹐看到大家的進步﹐那將是你們給我的最好禮物。
  
  
    

2010年3月1日星期一

周四(4号)排练通知

    




各位乐友:
  本周四是民乐队排练日,排练曲目《拉德斯基进行曲》。请大家带好自己的乐谱,互相提醒,七点前到场,七时准时开始。

    
   

2010年2月24日星期三

曹天立演奏视频

     


曹天力的二合音
http://videos.zoki.com/video_XuEzlfluqcY.html



曹天力的水晶二胡
http://videos.zoki.com/video_mOg49Nde1fU.html



曹天立二胡獨奏: 沸腾的那达慕
http://videos.zoki.com/video_pF9NZGum6qc.html



曹天立二胡獨奏: 夢回天山
http://videos.zoki.com/video_oUYTvsGu7jo.html





   

当代二胡奇人曹天立

                ◎蒋永君 文


  中国现代“阿炳”——曹天立
  推出曹天立大师不是偶然,把曹天立与中国二胡巨星阿炳相连不是强牵,因为他们同是执着二胡,同是励炼于民间。曹天立没有进过任何音乐院校,没有任何专业老师,只凭着对二胡的天性和痴迷,从童年到今天,孜孜不倦近五十年,终于将“铁棒磨成绣花针”。
  曹天立先生1950年生于山东济南,七岁爱上音乐,九岁结缘二胡,1966年中国音乐学院二胡巨匠王国潼先生到济南主考,十六岁的他以各大考区第一名的成绩被王国潼选中,可惜“文革”未果,后调入济南文艺团体任乐手,1970年底走进部队文艺团体,1982年转业到地方考入青岛教育学院,毕业后任青岛企业家俱乐部副主任,1990年因父辈原因携子到台湾桃园市成为自由职业人。
  拜读曹天立,你会被他那大师的风范所感动,温雅坦荡爽外秀内,,诚真意善刚柔并济,那撼人心弦的琴声,忽尔刀光剑影,忽尔细如抽丝,忽尔万马奔腾,忽尔神鬼莫测,沉沉浮浮潮起潮落,万种风情凝聚一琴,奇思妙音令人叫绝。
  我们毫不夸张地称他是现代阿炳。
  他有点神——神的是演奏技艺如此超越的他竟然纯出自修自学。他常说刘天华、阿炳的二胡老师是谁?他执信天下人皆为我师,他浪迹南北,汇萃名家,自锤天籁,修成今天的演奏境界,大气霸气韵格独具。
  他有点奇——奇的是从没学过作曲的他却早在三十多年前就被国家出版社刊出他的作品,当我们不无震惊地问他时,他却淡淡地说:“学会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溜”。
  他有点怪——怪的是他独立的意识和另类的创新:激动人心的两推一拉“抛跳弓”、缭人眼花的上下内外“双拔弦”、沁人肺腑的“拇指双合音”,诚惶诚恐的“痉挛颤音”、这些前人所没有的技艺技法都活龙活现的演绎在他的作品中,他常说:“是鲁迅先生教我去吃螃蟹的”。
  他有点异——异的是顽童时代的他就能夏练三伏,练得倒地大睡,冬拉三九,拉得汗流浃背,今年大年三十夜。家家都在过年,他却一人坐在公园广场看猫逗老鼠,从年夜12点看到凌晨5点,一曲童心未泯,妙趣横生的二胡新作《猫和老鼠》也就由此而发了。
  今天我们以极大的关注和热情向公众介绍这位大师,并非是秀他的神奇怪异,而是结识一下这位大师四十七年的琴缘琴艺,企盼着他的唱片早日问世,企盼着他今后有更多的开拓创新,企盼着他的演奏后继有人,企盼着他给人间更多的美好回忆。
  我们祝福这位出自民间的超级大师,祝福这位完全属于民众的演奏家,当代的阿炳——曹天立先生的成功。
  曹天立的二胡实践与创新
  一、 中国第一个创新演奏的“抛跳弓”技法。
  二、 中国第一个创新演奏的“上下内外双拨弦”技法。
  三、 中国第一个创新演奏的“负一指双合音”技法。
  四、 中国第一个创新演奏的“痉挛颤音”技法。
  五、 中国第一个创新演奏的“立姿夹弓快速拨弦”技法。
  六、 中国第一盘自己作曲自己演奏的二胡专辑。
  七、 中国第一个创作演奏EA定弦的精典作品。
  他还设计创造了四岁以上的儿童二胡、在变调二胡、电子二胡、晶体发光二胡等方面为厂家奉献了许多奇思妙想和发明设计。真诚地说:在二胡演奏、二胡作品和二胡改革中曹天立的出现是一个震憾,是一个值得纪念的里程碑。
  设计出版发行曹天立第一盘专辑的作品有
  1、《鬼诉》 曹天立 曲
  2、《猫和老鼠》 曹天立 曲
  3、《啦啦咱们的好日子》 曹天立 曲
  4、《巴林佐旗的呼唤》 曹天立 曲
  5、《黄河啊——亲娘》 曹天立 曲
  6、《新赛马》 曹天立 编曲
  7、《迎亲人》 曹天立 编曲
  8、《渔女传说》 蒋永君 曲

     

2010年2月22日星期一

老外學民樂

张新

八十年代時﹐我有位在長影樂團拉小提琴副首席的朋友﹐我出差去看他﹐我發現他的業余時間都花費在兩件事上﹐一是養君子蘭花﹐二是在教日本留學生拉二胡。我很奇怪﹐就問他﹐你是拉提琴的﹐怎麼倒教起胡琴來了﹖他笑著回答我﹐很多日本留學生對中國的胡琴有濃厚的興趣﹐教他們一堂課的收入抵得上他半個月的薪水。後來這位朋友終於在九十年代初去了日本留學並定居東瀛﹐我不曉得他是否還在那裡教授胡琴﹐但萬萬沒有料到我自己十幾年後﹐居然也有了跟我學習胡琴的美國學生。
有一日﹐我的電郵信箱收到一封陌生的來信﹐寄信人是個來自中國的留學生﹐在萊斯大學攻讀鋼琴博士學位。她在來信里詢問我是否在教授二胡﹐並問我是否收美國學生。我不認識這個女孩﹐也不知她是從哪得到我的信息﹐就問她是誰要學胡琴。她告訴我﹐她的一位拉小提琴的同學在為父親找二胡老師。這是我在休斯敦開班授徒以來第一個找上門的美國學生﹐我特別感興趣﹐就非常痛快地答應下來。
一星期後﹐一位白人老先生出現在我面前﹐手裡持支二胡。他告訴我胡琴是他去中國旅遊時購買的﹐因為他覺得價錢太便宜了﹐就買了它帶了回來。從這位老先生嘴裡得知﹐他有四十幾年拉奏小提琴的經歷﹐他的兒子正在萊斯大學讀小提琴專業。是他委託兒子在萊斯大學到處找中國學生打聽哪裡可以學胡琴。對於這樣一位老資格音樂發燒友來說﹐學習掌握另一種樂器就不算太困難了﹐所以他學得很快﹐不久﹐他不再來上課了。我妻子在休斯敦醫療中心白血病研究中心上班。一天她帶回來一本醫療中心的學術期刊﹐封面赫然是那位跟我學習胡琴的老先生。我這才知道他原來是位在醫療領域頗有知名度的專家。




第二位學習二胡的美國人叫托尼﹐他是個青年人﹐特別喜歡中國文化﹐甚至娶了位中國姑娘作太太。托尼彈一手好吉他﹐我看過他帶的樂譜﹐程度不低。所以我曾與他相約﹐把二胡與吉他組合在一起﹐嘗試搬上音樂舞台。他也對此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可不知他出了什麼狀況﹐托尼上了幾次課後突然消失了﹐他放在我這裡的樂譜和預交的學費我竟無法還給他。
迦士是位美國白人青年,他是跟我學習二胡的第三位美國人。
和一般美國人相比,他有些與眾不同。首先美國是個汽車大國,幾乎人人以車代步,我的家三口人就是三台汽车。可我很少看见迦士開車,他的代步工具也有四個輪子,但你们不要誤會,那不是汽車,是那種美國中學生特别喜愛的四輪滑板。他是位比較典型的中國迷,當别人僅僅對中國這個國度感到好奇時,他已去過幾次中國了;當大多數美國人僅僅從影院里領略中國功夫时,迦士早已有多年學習太極和功夫的經歷了。
每當到了上課的日子,在我家前面的那條街上就會出現一個飛速滑行的身影,那一定是迦士,身著一身練功服,胡琴盒斜背在身後,英姿勃勃,引人注目。我曾带他到我家後院堆放雜物的小倉庫,指著我們自己很少使用的自行車對他說,這輛車免費送他,以後別用這滑板了。可他還是寧願用他的滑板来我家。
二胡在中國的拉弦樂器裡﹐應算是最難學的樂器了﹐對文化背景相異的美國人就更是如此。迦士在跟我學習二胡之前﹐並沒有學習過任何樂器。他對我說僅在學校吹過一點長號﹐早忘光了。我曾問他是什麼原因促使他下決心要來學習掌握這樣難的一件樂器﹐他對我說中國的一切他都十分感興趣。
迦士是個非常認真的學生,每次上課時間都非常準時,寧可提前到,也從不遲到。要知道他是位不開車的人士。迦士也是個聰明的學生。初學二胡時,他坐姿緊張,操琴也緊張;兩隻胳膊與雙肩僵硬地架著。我對他說,學習音樂切記要放鬆。他立即領悟,對我说,是不是象學太極,邊說邊在我面前比劃著。迦士又是個勤奮的學生,每次佈置給他的家庭作業,他都會認真對待。這從他每次來上課的拉奏中可以看得出來。没有花費時間和精力練習,他是不會有這種進步的。他對我說他住在公寓﹐練琴時曾招來鄰居的抱怨。我便教給他一個解決的辦法﹐用支半截鉛筆代替琴碼﹐聲音立刻小了很多。我告訴他﹐我自己也曾這樣練過好長時間的琴﹐即使是在夜裡﹐琴聲也不會騷擾到別人﹐僅有自己才聽得到。我示範給他看﹐他看了開心得像個孩子。
在2007年央視舉辦的“雅士利”杯首屆民族器樂大賽中﹐增設了海外組選手的比賽項目﹐一位叫中西桐子的日本女孩以一曲《戰馬奔騰》打入決賽﹔再以一曲《豫北敘事曲》拿下決賽銀牌。就是這樣一位跟主持人對話需要通過翻譯的外國選手﹐拉起二胡有模有樣﹔詮釋二胡經典名曲也十分到位。尤其在展示才藝表演時﹐自拉自唱《不得不愛》﹐傾倒全場。決賽時一分鐘技巧展示﹐用二胡模仿銅鑼惟妙惟肖。當主持人問她為何喜歡中國音樂﹐她回答說﹕中國音樂即使沒有歌詞﹐也能表現豐富多采的內容。言簡意賅﹐將胡琴這件樂器的獨有特性和魅力一語道破。
我心裡為這位女孩喝彩﹐也為她背後的老師所付出的心血由衷讚嘆。日本文化與中國文化有太多相似的東西﹐大文化背景屬於近親。而西方人若達到這位日本女孩的理解程度﹐可能會有更大更多的難度。所以我的前兩位美國學生大概知難而退了。
那麼迦士會怎樣呢﹖
我期待著他的努力。

2010年2月18日星期四

《花好月圆》 各部分谱

各位乐友:春节好!

本周四是民乐队的排练日,请大家尽量提前到场,排练于七点准时开始。各位互相提醒一下,特别是不常上网的乐友。请家骅特别通知老彭去接王医师和周成林老师。
周四的排练内容是民乐合奏《花好月圆》,这是该作品的第二个排练日,也是计划中最后一个排练日,我们必须完成它。下个作品是合奏曲《拉德斯基进行曲》。
上次排练虽然人员不全,但参练乐手认真投入,取得很好效果。我们特别欢迎胡琴发烧友张世徳先生的加入;姚慧贤服从需要改奏阮并能迅速进入状况,特此表扬。
对于上次排练提前到场的全体乐友也提出特别表扬,希望大家向他们学习。周四见。



以下文件包括各乐器组的分谱,各位可以下载打印或放全屏观看

HuaHaoYueYuan

民乐合奏:花好月圆、拉德斯基进行曲

作为练习时参考:

Performed by the China National Traditional Orchestra at the Vienna Golden Hall in early 1998.

花好月圆


拉德斯基进行曲

龙吟虎啸 奏响东方乐章

休士顿中华民乐队首场公演一鸣惊人

陈毓玲





  在2010虎年到来之际,成立一周年的休士顿中华民乐队,为各界侨胞奉献了一场高雅绚丽的民族音乐会。这是一台以弦管丝竹东方神韵为主调,专业演奏家与业余爱好者同乐,集精品民乐、民歌、民族舞蹈于一台的饕餮盛宴。
  2010年1月9日星期六,中华民乐队的首场演出在位于休士顿5531 Beechnut的大教堂里热烈举行。与华贵典雅的华生大剧院相比,教堂内的晚会礼堂朴实温馨,无华的大厅内密密麻麻却整齐地排满了椅子,少说也有三、四百张。乐迷们陆续赶来,大厅内外人海如潮,演出前夕大厅内已座无虚席,四周还站满了翘首以待的观众。隆重盛大的演出,虽然没有优质的音响和特别设计的彩色舞台灯光,却仍然带给了广大观众一台真正的美的音乐艺术享受。
  在两边摆满鲜花花篮的舞台上,随着灯光的转暗,舞台上出现了晚会主持人辛建和郭枫,他们声情并茂地朗诵了优美的开幕词并宣布晚会开始。随着金黄色金丝绒帷幕缓缓开启,舞台上呈现出休士顿多年来少见的大型民乐队阵容:数把琵琶和大提琴排列在舞台右边,十多位胡琴手排坐左边,笛子、唢呐、手风琴,还有响铃、木鱼、锣鼓等打击乐器围坐后排,尤其不同一般的是舞台的中央架着两台扬琴。休士顿著名指挥家萧楫身着黑色燕尾服,站立台前,舞台上响起了喜庆欢快流畅的合奏《喜洋洋》和节奏明快激昂的《京调》。那熟悉的旋律、热闹的气氛与观众的情绪产生着欢乐的共鸣,将人们带回到了节日欢庆的大中国。接着是专业演奏家李奇的二胡独奏《二泉映月》和《战马奔腾》。这是两首风格截然不同的乐曲,《二泉映月》的旋律凄婉流畅如泣如诉;《战马奔腾》的场面却是激奋昂扬铿锵有力,如战马嘶鸣风驰电掣。激情疾速的音符在年轻貌美的演奏家手指下跃动着,显得轻松自如,游刃有余;年轻的演奏家在舞台绒幕背景的衬托下,呈现出一幅唯美的画面。接下来是吴长璐音乐学校表演的古筝齐奏,六位学生演奏了描绘山寨迷人夜色人们欢乐舞蹈的《彝族舞曲》,和曲调气势磅礴音乐形象鲜明的《战台风》,学生们娴熟整齐的演奏和潇洒自如的风格获得了观众一致的赞叹。在这台晚会中,吴长璐音乐学校随后还演奏了琵琶古曲《霸王卸甲》,这是由吴长璐老师领奏四位中国女生和一位美国白人男学生协奏的一首琵琶传统武套乐曲,与著名古曲《十面埋伏》是姊妹篇,描绘的是同一历史题材,都是楚汉相争中的垓下之战。不同的是《十面埋伏》站在刘邦角度,着重表现汉军决战的胜利以及凯旋而归的英雄气慨;而《霸王卸甲》则是站在项羽一边,着重渲染楚霸王交战失利,而至别姬自刎的悲烈场景。乐曲特别侧重内在情意的渲染,从不同侧面揭示与刻划了项羽的精神气质。这是高难技巧的套曲,“升帐”一段采用弱拍上的扫弦造成强烈的切分感,富于棱角,配合左手推拉技法的运用,使主题旋律铿锵顿挫悲壮有力,表现出项羽“力拨山兮气盖世”的英雄壮烈豪迈气概;而“别姬”一段的精巧轮指演奏,音调悲切缠绵,有如哭泣,感人肺腑。吴长璐老师与学生们的演奏,将乐曲表现的淋漓尽致。
  《大宅门组曲》是晚会的重点作品之一,也是这场晚会上场乐手最多,气势浩大的演奏,全体民乐队员加上八支小提琴的特别声部,由乐队艺术指导张新指挥、国剧社琴师姚欣植京胡领奏、特邀歌唱家郭枫担纲主题歌的演唱,把老北京那浓浓的京腔京韵演绎的轰轰烈烈,犹如波澜壮阔的民族之歌。《良宵》是一首家喻户晓的二胡曲,中华民乐队用三支大提琴和十支二胡,在这新年之际给观众献上了这首优美如歌的除夜小唱。乐曲表现了一种恬静祥和怡然自得的情绪,也将这种情绪传递给了观众。在萧楫手风琴和杨家骅打击乐的伴奏下,八位二胡乐手还齐奏了节奏明快、活泼朴实的《小花鼓》和激情奔放、万马奔腾的二胡名曲《赛马》。
  吹奏乐是中国古老器乐中的一大家族,竹笛清脆明亮;口笛高亢似哨音,能生动形象地模仿百鸟争鸣和人声;葫芦丝音色轻柔细腻,圆润质朴;埙是一种形状独特的中音吹奏乐器,音色古朴醇厚柔润;巴乌音色柔美,常用来演奏抒情的华彩乐段;排箫是我国最古老的编管乐器,形似凤翼,美观,其图案被作为中国的乐徽。中华民乐队年轻的阎亦修小姐出身科班,能吹奏多种乐器,这次她用这六种吹奏乐器为大家演奏了《中国风情》。民乐队队长杨万青和陆曦用葫芦丝和巴乌演奏了《金孔雀与凤尾竹》,这一夫妻档的二重奏令观众耳目一新,两种乐器优美独特的音色组奏,也让观众感受到了中国传统器乐的多样多姿和绚丽璀璨。
  中华歌舞队表演的舞蹈《月光下的凤尾竹》,轻柔美丽;杨万青葫芦丝独奏的乐曲,悠扬婉转。竹影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姑娘在月光下翩翩起舞,美在激扬,爱在流淌。歌舞队的姑娘们还表演了舞蹈《心雨》,她们袭一身红色蝉裳,撑半透明绿花伞,在温柔的春风里欣然起舞,那飘逸的舞姿、曼妙的身影、伴着柔美的旋律,使整个舞台荡漾着盈盈的春意,给观众留下了深刻难忘的印象。晚会上,还邀请了虞晓梅和曹英泰表演男女声二重唱《天不下雨天不刮风天上有太阳》,荣获2008 年休斯敦歌唱大赛一等奖的王永昌也为晚会献上了独唱《月琴》,使晚会内容更加绚丽多姿。
  最后压轴的是中华民乐队演奏的双京胡与乐队《夜深沉》,这是一首京剧传统曲牌,京胡特有的高亢音色表现出中国式的大气磅礴与刚劲豪放。夜已深沉,鼓声渐起,极具穿透力地在空中回荡,使心房震颤。这首民族音乐的精品,充分展示了京胡演奏的高超技巧和击鼓艺术赋予乐曲的光彩。乐曲的高难度对于成立仅仅一年的中华民乐队来说,具有极大的挑战性,然而在指挥家萧楫的指挥下,和两位京胡琴师高水平的领奏下,全体乐手的演奏得到了超水平的发挥,效果出乎意料的好。音乐结束,全场观众掌声雷动,经久不息。
  这是一场非常成功的演出,休斯敦总领馆的来宾给予整台音乐会以高度的评价,称其是一场文艺的洗礼和艺术的熏陶;全场观众也赞不绝口,惊叹不已。中华民乐队的第一场公演获得了观众和专家一致的肯定,队员们欣喜雀跃,队长喜笑颜开,艺术指导也流露出了由衷的喜悦。送牛年迎虎年的这场民族音乐会,中华民乐队如出山猛虎,表现不俗,出手不凡。成功之余,乐迷们更翘首期盼着他们下一场更高水准的精彩演出。


   

一曲英雄的挽歌

——兼谈吴长璐琵琶艺术



  在休斯敦中华民乐队所举办的新年民族音乐会上,著名琵琶演奏艺术家吴长璐带领她的弟子演奏的一曲《霸王卸甲》引起强烈反响,被观众和专家誉为当晚最出色的节目之一。这首乐曲是首次与休斯敦的乐迷们见面,也是吴长璐为这场音乐会精心赶排的新作品。在这个休斯敦史无前例的展示国乐精英的舞台上,吴老师亲率五位弟子、六支琵琶栩栩如生地再现了公元前202年战鼓雷鸣、旌旗林立的壮烈古战场画面。
  提到琵琶古曲,多数人会想到《十面埋伏》,而很少人知道《霸王卸甲》。其实这两首古曲都是中华民族音乐百花园中的奇芭,它们互为联系,互为依托,讲述的都是中国历史上楚汉相争那场著名的大战——垓下之战。乐曲采用章回式曲式结构,但立意有很大不同。《十面埋伏》的主角是刘邦,所以乐曲汉声激扬,排山倒海,威武雄壮。而《霸王卸甲》的主角是项羽,所以乐曲楚风苍劲,惊天动地,慷慨激昂。作为著名的传统琵琶大套武曲,它运用了更多的高难演奏技法和撕裂般铿锵的音色。全曲苍凉悲壮、气势磅礴,把楚霸王力拔山兮气盖世、背水一战,顶天立地,无仰无愧的吞天气概描摹的惊心动魄。铮铮弹扫,烈烈疾拨;小小琵琶,竟可以将这段可歌可泣的历史,演绎的如此苍劲雄浑,石破天惊,令人动容。一阙琴声,让我深切地感受了那幅不朽的历史画卷:一代枭雄,铮铮铁汉;霸王卸甲,侠骨柔肠;壮志未酬,浩气长存——
  《霸王卸甲》的曲作者传说是唐代大诗人王维,唐代有记载的琵琶名曲中有《霸王卸甲》的别称《郁轮袍》,但乐谱已经佚失。现在演奏的《霸王卸甲》的曲谱初见于清代华秋萍1818年编辑的《琵琶谱》。据卫仲乐的传谱,全曲共分十五段:营鼓,升帐,点将,整队,排阵,出阵,接战,垓下酣战,楚歌,别姬,鼓角甲声,出围,追兵,逐骑,众军归里。
  “营鼓”是全曲的引子。一开始,琵琶在低音区奏出的隆隆战鼓声低沉悲壮,断断续续的号角声是预示着悲剧性的结局。从“升帐”到“出阵”是一个一气呵成的整体,它描写了开战前的剑拔弩张。从“排阵”开始,刀光剑影,杀机弥漫,大战将至。“接战”、“垓下酣战”凸显了战争的气势,刀枪箭戟,激战正酣。紧接着,一曲“楚歌”,令生死厮杀黯然失色;一支“别姬”令盖世英豪英雄气短。琵琶用长轮的手法奏出凄凉悲切、催人泪下的倾诉,和前面铁马金戈的喧嚣战场形成鲜明对比。接着又以急促的歌唱性的音乐和推音滑奏,渲染四面楚歌中的项羽悲愤欲绝,与虞姬做最后的生离死别。烛影摇红,一舞诀别;琵琶声声,在向后人叙说英雄最后的悲壮。在“出围,追兵,逐骑”的乐段中,“垓下酣战”的音乐形象再现,变幻莫测的弹奏技巧和强烈递进的节奏,使气氛重回严峻,楚王突围,汉军追逐。“鼓角甲声”、号声、呐喊声,连同刀剑铠甲碰击的声音都听得见了。琵琶特有的富有强烈节奏感的夹扫和夹弹再现了马队奔腾的场景;乐尾将两条弦线绞起来轮双弦,烘托出一泻千里势不可挡的摧枯拉朽之势。英雄末路,血染征袍;乌江呜咽,战马嘶鸣。这里琵琶不仅用轮指,还用了双弦夹弹,产生一种破碎的声音。其声撕心裂肺,肝肠寸断;由强渐弱,象征了项羽的终结。结尾一段渐慢渐弱的勾轮则喻示战争结束,众军归里。乐曲到此,听者无不感慨万千,唏嘘不已。
  在我童年的记忆里,楚汉相争的故事是从小人书(连环画)里读到的。儿时的我,并不喜欢项羽。也许是受以成败论英雄的价值观所左右,始终觉得他过于刚愎自用,好勇斗狠;鸿门宴的骄横自大,胸无城府,放虎归山,为他日后的四面楚歌,乌江自刎埋下伏笔。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人生的磨砺,让自己逐渐改变了看法。如果说刘邦是一代君王,那末项羽则是一位英雄。王者与英雄相比,无疑后者更具铁的脊梁,玉的魂魄;危难当头,顶天立地,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想那楚霸王,兴兵灭秦,替天行道;逐鹿中原,称霸一方;纵横捭阖,传奇一生。英雄的结局总是与悲剧相连,它们犹如一对孪生兄弟,当他们辉煌,惊天地,泣鬼神;当他们结束,总离不开长叹与无奈。就连楚霸王的对手,十面埋伏的总设计师韩信最终下场也同样令人扼腕痛惜。帐下佳人拭泪痕,门前壮士气如云,苍皇不负君王意,只有虞姬与郑君。古往今来,多少英雄豪杰,与断戟残刃相伴,尘封于厚重的历史之中;曾经的壮怀激烈,永恒的勇敢与悲凉。吴长璐老师的《霸王卸甲》,为今天的我们拉开历史帷幕,重现远古沧桑,一曲英雄挽歌,令人对英雄的时代肃然起敬,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历史长河永远矗立的是蔑视怯懦和妥协的民族脊梁!
  我认识吴长璐老师有十余年了,她是我所见过最好琵琶艺术家之一。从上海音乐学院以优异成绩毕业的她留美后,其演奏足迹遍及佛羅里達州、德州、新墨西哥州、俄亥俄州、奧克拉荷馬州及维也纳。她向中外乐迷们介绍了大量琵琶的经典作品,特别是将中国当代三大琵琶协奏曲之一的《祁连狂想》与交响乐团合作,搬上休斯敦舞台,为中国民族音乐精品打入美国主流社会而作出杰出的贡献。作为一位在海内外获奖无数的音乐艺术家,她从未停下艺术探索的脚步,除了教学传艺外,更在演奏领域开拓自己的新视角。《霸王卸甲》就是她献给广大国乐爱好者的最新佳作。
  在国内因工作的关系,我曾接触过许多专业乐手,我从来都认为在这个群体中存在艺人和匠人之分。作为一个专业乐手,当他的技术达到炉火纯青,他们大多都能完成那些高难度的经典作品,从音乐形式上比较完美地将之展现出来。从这个角度上看,他们之间的差距是不很明显的。但若论及所表现的音乐内容和作品内涵,高低立判,其中的空间和差距之大令你难以想象。艺人和匠人就是这样区分开来的。一位成熟的演奏家,他的人生观、人生阅历,他的综合艺术修养,对作品独到的感悟和处理,都是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特质。在休斯敦有很多琵琶爱好者,也不乏来自东方的专业琵琶乐手,但我敢负责任地说,与吴老师所取得的艺术成就相比,无人能出其右。我认为吴老师当之无愧一个艺人的称号,从我认识她那一天起,她就一直以对音乐艺术的执着影响着我,鞭策着我,感动着我。休斯敦的国乐迷们很少有机会看到吴老师亲自上台演奏,而在2010新年民族音乐会上,她能倾力奉献她的琴艺共襄盛举,更令我深为感动。作为休斯顿中华民乐队艺术指导,我希望在未来与她有更多的合作,从她身上学到更多的东西。艺海无涯,未有止境;艺术探索,未有穷期。我也衷心祝愿她继续攀登艺术高峰,用高超的演奏艺术回馈社会,奉献社会。


   

李奇印象

  
   


  第一次见到李奇这个名字,是在互联网上。那是一位女士写的李奇演奏二胡观后感的文章,短短小文,李奇这个名字给我留下了清晰的印象。从文章中我得知这位刚来休斯敦不久的二胡专业人士是个年轻女子,但一直无缘见得真人。
  汶川大地震发生不久,休斯敦资深侨领杨家骅打来电话,说大休斯敦地区所有华侨社团准备联合举办一场大型募捐义演,问我能不能出一个二胡节目。我马上想到了我曾读到的李奇,我对杨家骅说,你们为什么不去找李奇?一个漂亮女孩的舞台形象和一个老头子的舞台造型,你要哪个。杨家骅没有正面回答我,他说,张老师,这次募捐义演全休斯敦地区平时最难请的人都踊跃参加了,都是重量级人士。因为这不比平时的音乐会,这是每个中国人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我听后忙不迭地赶紧说,我去我去,我一定去。我会拉首《壮别》来告慰地震灾害的死难者。
  一年后,杨家骅与几位民乐发烧友,发起成立了休斯敦中华民乐队。在民乐队举办的的首场民族音乐会上,已经在侨界开班授徒的李奇热情加盟,我始得一睹其风采。
  六年前,在神韵艺术团首次来休斯敦演出的音乐会上,有一个二胡独奏节目,那也是位年轻女孩,着一袭花衣,袅娜娉婷,款款而坐,妩媚丽影,人妙飞燕,红袖轻拂,一招一式,美不胜收。在今天的民族音乐晚会上,我又看到了这番已久违了的画面,这是我旅居休斯敦十五年来所一直企盼着的。从她们的演奏中,久离国内音乐界的我,能学到许多东西。
  李奇演奏的是享誉世界的经典名作《二泉映月》。
  在观众聆赏了开场曲民乐合奏《喜洋洋》和《京调》的欢乐火热后,一曲《二泉映月》仿佛是一首长诗,一下子把观众带入深邃悠远——
  月是诗中的主角,皎洁晶莹,却又散发着寒光。月是美丽的,却又让人凄楚,那是一种寒冷凄婉的美。像秋风扫落叶;像午夜中独身一人俯视万家灯火,漫天的雪花在脚下飘落;像深秋独自走在荒凉的山岗上,满目尽是萧条。乐曲的旋律委婉流畅、跌宕起伏、意境深邃。流露出如泣如诉、如悲似怒的情调,及对光明和理想的憧憬,表现了一个经历生活坎坷和磨难的流浪艺人的情愫和倔强不屈的性格,这是从生命深处所发出的刻骨铭心的呐喊,闻之令人心灵颤抖。  
  在我的二胡教学中,我从未教过学生拉过这首曲子。倒不是因为怕学生有技术障碍驾驭不了这首名曲,而是我觉得这首作品的内容对于他们太深奥难懂了。特别是出生于美国的孩子,没有中国文化背景熏陶的学生,我怕他们只能拉出形式,而无法表内在的东西。压抹吟揉,收放有致;抑扬顿挫,一咏三叹;人生感喟,尽在其中。国际乐坛著名音乐大师指挥家小泽征尔,在首次听到这首乐曲后,曾匍匐膜拜,长哭不起。记得多年前,也就是我到美国不久,我征求过美国人对此曲的意见。他们对我说,它很美,可听一半我们会睡着,并对我做个幽默的入睡姿势。从他们的反馈中我强烈地感受到东西方文化的巨大差异。也正是这原因,我希望我的学生在他们未来的人生岁月里,或许再尝试拉奏它,再将自己的人生体悟揉进阿炳的不朽旋律里去。
  李奇一曲如水似梦的吟咏,把在场的听众深深打动。转尔,异峰突起,银瓶乍裂,又以一曲炽烈如火的《战马奔腾》,将演奏的氛围推向高潮。
  《战马奔腾》是创作于70年代的一首二胡独奏曲。曲作者陈耀星对二胡这件传统拉弦乐器的演奏技巧进行了大胆地革新,创造性地运用了一些特殊的演奏技巧,如用琴弓敲击琴弦,摹仿马蹄飞奔声,又用由弱到强、逐渐向上的半音阶模进和双弦拉奏,造成一种风弛电掣的氛围,刻画出战马嘶鸣、冲锋陷阵的激烈场面。大大地丰富了二胡的音乐表现力。可以说,这首乐曲是著名二胡演奏家陈氏父子标志性的作品,同时也牢牢地奠定了他们在民族音乐乐坛上的地位。当代许多胡琴演奏家,都喜欢将这首气势如虹的作品列入自己的演奏曲目中去。它同《新赛马》一样,在用音乐语言刻画万马奔腾的宏大场面上,无任何其它作品能替代。可能是年轻的原因,李奇在表现这首作品时,显得更驾轻就熟,淋漓尽致。
  看着这位充满朝气,气度不凡的女子的演奏,我脑中突然闪现了一个念头。在我们休斯敦,完全可以组织一个百支胡琴的大型演奏会,在纪念抗战胜利六十五周年的日子里。由两台钢琴伴奏,百胡鸣奏《松花江上》《保卫黄河》。
  那将是一个多么激奋人心的文化景观。
  我期待着那一天。


   

2010年2月17日星期三

两根弦的叹息


张新

  前些天在长城书店,建光介绍一位朋友给我认识,这位曾在纽约生活过的朋友听说我会拉胡琴,遂给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他在纽约时曾在地铁见过一位来自国内某著名音乐学府的胡琴教授,每天坐在那里拉二胡。在他脚下放着顶帽子,里面是客人丢进去的零钱。他告诉我这位老教授很聪明,开始演奏前自己先放些钱进去,而且绝不放一元的钞票,都是五元或十元票。他这样做的目的想来大家都会明白,客人施舍的钞票就不会有一元钞,他赚钱就会很快。其实他也值这个价码,一位桃李满天下的名校教授尽管是坐在地铁里拉二胡,我相信他不会糊弄洋鬼子,他拉出的音乐保证会是一等一的;只是匆匆的过客可能感觉不到他们所遇到的是位真正的胡琴大师。那位教授对他说,他每天拉够一百五十元就拔营离开,因为这个收入已是他在国内所赚薪水的数倍了。一开始他需要十个小时才能完成,后来就越来越快,拉琴的时间也越来越短,他越来越精明,开始适应这种生活方式和赚钱方式了。
  这位来自纽约的朋友感慨地对我说:本应该在音乐圣殿鸣响的琴声,却被生存现实挟持到地铁,更可悲的是艺术家对这种现状的知足。
  我听了这个故事后并未觉得很受震动。用胡琴演奏赚美元的事我自己也有过亲身体验,给我留下的感觉有如打翻了五味瓶。我相信那位音乐教授在卖艺维生之余,一定也有许多不能言说的内心的挣扎。休斯顿没有地铁,所以我尚无在地铁车站演奏胡琴的体会,但石油公司,博物馆,骨董店,商业发布会,募款餐会以及各类走穴我都经历过。每逢这时,我的音乐便低下了高傲的头,屈身于俗不可耐的商业点缀,变成了被待价而沽的赤裸商品。那边厢推杯换盏,谈笑甚欢;这边厢如坐针毡,似被剥光了衣衫,身无寸缕,无地自容。此种情境下,如果你还坚持你演奏的是音乐,那绝对是自欺欺人。
  在中国,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音乐艺术要服从于特定时期的政治需要。政府把艺术家养起来,成为体制内的一部分,歌颂党赞美集权自然成为艺术家必须遵守的游戏规则。在西方国家,音乐艺术不会和政治挂钩,但一定会和商品市场脱不了干系。音乐人没人养你,要生存,就不得不身陷于商品市场这张网左冲右突哪怕是弄得遍体鳞伤。西方主流音乐市场是个完全成熟运作规范的结构体系,代理人或代理公司充当着重要的、必不可少的作用。音乐人或音乐团体的演出日程,包装宣传,广告销售等一条龙作业,通常是由这些专业人士和机构来实施完成的。我在美国也曾与代理人打过交道,但严格说与其称其为代理人,倒不如称其为“掮客”。因为他们仅仅是委托方与音乐人之间的中介,这种作业没有半点艺术成分,只是把音乐或演奏当成纯商品的经营。芭芭拉就是这样一位代理人。
  记得刚来美国不久,曾读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对十分好客的夫妇,计划邀请所在社区的邻居们到他家的豪宅来聚餐。这样社区的每一家都收到了一件邮差送来的印制精美的邀请函,除了邀请信以外,还有一份内容详尽的合约,注明收信人须仔细阅读条款内容,并签名寄回方可登门赴宴。各位可能会觉得奇怪,不就一个邻里聚会么,何以弄得跟签卖身契似的。东西方文化背景的巨大差异,使这件在美国人眼里很正常的事,到了东方人那里就变得不可思议。需要你必须签字的合约是什么内容呢?其实说到底就是一件事——客人在主人家发生的任何人身意外,主人皆不负任何法律及经济赔偿责任。这就是美国,你在他家下楼梯时一不小心失足摔断了腿,或者严重到瘫痪;如果主人没有这份有你签名的合约保护,那十分可能会面临诉讼和巨额索赔。
  芭芭拉传到我电子邮箱里的一份需要我签字寄回的演奏合约上,就有类似内容。由于在这之前我读过这个故事,我也就入乡随俗大笔一挥签了这份“卖身契”。合约里也注明了演奏的场所和日期,两小时的胡琴演奏薪酬三百五十元,当然我只能拿二百五十元,多出来的可能是芭芭拉的报酬。
  到了那天,我盛装华服,按约定时间赶到演奏地点:休斯顿艺术博物馆。芭芭拉也如约赶到,之前我不认识她,那天是第一次见面。她长的又高又壮,是那种典型的美国职业妇女。她与我简单寒喧后引领我到二楼一个宽敞的展厅,展厅放置许多透明的陈列柜,里面摆放着来自亚洲和非洲古老的艺术品。我特别留意了一下这些展品的售价,大多高得令人咋舌。芭芭拉指着一个事先摆好的椅子,告诉我这就是今晚我演奏胡琴的位置。说完她丢下一个装有支票的信封给我,转身走了。芭芭拉的消失告诉我,她的使命到此为止,下面将是我两小时的演奏。而这演奏的好坏成败,仿佛与她毫不相干了。
  我坐下来准备我的乐器和音响,为这次演奏事先我做了充足的准备,带来数张伴奏CD做演奏的音乐背景,特别挑选了不少通俗歌曲、民歌改编的二胡曲,并准备了部分西方经典的古典名曲做风格上的搭配。这些东西加一起,连续演奏两个小时绰绰有余。
  在我演奏的展厅里,临时摆放了两张餐桌,桌上的酒具器皿相当讲究高档,每张桌都有专门请来的男侍肃立一旁。过了一会儿,我被示意可以开始了,随着琴声,客人们陆续走进展厅,有白人,也有亚洲人,多是夫妇相偕,看上去都是有头有脸腰缠万贯的富人。这是博物馆方面主办的募款餐会,规格很高,不仅宴席不菲,还专门请来东方乐手为其助兴。有的来宾会走到我面前饶有兴趣地看我拉琴,并客气地恭维几句;更多的人对我则视若无睹,好象我和我的音乐毫不存在一般。长着亚洲面孔的公关小姐经验老到地应酬着客人们入座,博物馆主管致辞,男侍们斟酒,于是宴会开始。
  此时,我开始换了另一种风格的乐曲,莫扎特,肖邦,舒曼轻快柔美的旋律在我手中流淌出来,我有意减弱拉奏,使琴声更贴近周围的气氛。这时,那位长得象中国人的公关小姐走过来,示意我的琴声再弱些,因为音乐声影响到她和客人的交谈。于是我把本来已开得很低的音响关掉,再用几乎只有自己才听得见的音量演奏。我觉得饭桌上的觥筹交错、热烈交谈已完全盖过了我的琴声,传到我耳中的是一种怪异的声音混响,我的灵性、手指的触感开始麻木,演奏者与音乐的互动渐渐消失殆尽,以至于完全不知自己所拉奏的是什么东西。这对我来说是自打演奏胡琴以来从来未有过的恶梦般的体验。
  当宴会进行到一半的时候,那位公关小姐又走了过来,告诉不能再在这间房间演奏了。她带着我走向与宾客相隔的一间展厅,我僵硬地跟随着她来到这间空荡荡的大厅,坐下来接着拉奏。各位看官,读到此你们是该为不幸的我,还是该为被异化了的胡琴鸣不平呢?
  然而,命运对我的捉弄并未就此结束,那位小姐不久又出现在我的面前,告知我还须移到更远的一个房间里演奏。此时我的忍耐已达到了极限,内心开始愤怒了,可尽量维持着表面的平静和礼貌。依我过去的脾气,早就一走了之。你们TMD根本就不需要什么狗屁音乐,为什么还非要附庸风雅,拿我和我的胡琴做摆设,颐指气使,呼来唤去。可我不能来痛快的,我清楚自己是签了“卖身契”的,两个小时卖给了人家,我不能干违约的事。再难我也要拉够两小时再离开。
  于是在这间远离宴席的大厅里,我索性放开音量,信马由缰,畅快淋漓地用琴声排泄我在那一晚所积郁的郁闷和不平。
  他们再也未来制止我。

  一年后,我又收到芭芭拉的来电,内容照录如下——

  Dear Mr Zhang,
  Are you available to play as a solo artist, playing the erhu for a dinner to be held at the Museum of Fine Arts, in the Asian Gallery, Tuesday, September 9, 2008 from 6 – 8pm? Please let me know if you are available and what your fee would be.
Thank you,
Barbara

  我没等她给我寄来演奏合约,当即回电给了一个她无法接受的报价。
  从此芭芭拉再也没找过我。

2010年2月10日星期三

从伴奏艺术向舞台艺术的拓展

从伴奏艺术向舞台艺术的拓展


京剧是我国优秀民族文化的国粹,在二百多年的发展过程十,涌现出众多的京剧表演艺术家,受到我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做为京剧伴奏的主要乐器——京胡,在京剧艺术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涌现出许多著名琴师,他们为发展京剧艺术、唱腔设计、曲牌运用、托腔处理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今天就京胡演奏方面谈一谈我的一点感受和体会。缘于我对京剧艺术的热爱和对京胡艺术的钟情。因为我不是专业京胡演奏员,只能算是业余,或是京胡爱好者。我是从事扳胡专业的,但是我非常关注京胡演奏艺术的发展和走向。

  在最近一段历史时期里,京胡演奏家们在京剧伴奏艺术不断发展创新的同时,涌现出许多以京胡为主奏乐器的音乐作品,如独奏、协奏、个人演奏会等各种形式的演出,深受人们的喜爱,这在京胡演奏艺术的发展上是一个飞跃。从台侧走到台中,从伴奏到主奏,充分展示了京胡演奏家们的高超技艺和京胡本身的独特魅力。

  京胡从伴奏艺术向舞台艺术拓展的过程中,我个人认为有几个问题还需要探讨,下面谈一下我的个人之见,不妥当的地方清专家朋友们指正。

   一、京胡走向舞台艺术可以从板胡的舞台艺术借鉴一些经验,板胡最早是为评剧、河北郴子、河南梆子、秦腔等剧种的主要伴奏乐器。后来在刘明源先生、张长城先生等演奏家们的努力钻研下,开创了板胡舞台艺术的新纪元,并出现许多人们喜闻乐见,久听不厌,久演不衰的作品。回顾板胡走向舞台艺术的第一步是对乐器进行改进,也就是现在人们常说的“音乐板胡”。而京胡;在走向舞台艺术的发展中,对京胡这件乐器同样需要进行改进,可以考虑与制琴师共同研制设计出“音乐京胡”。京胡做为独奏乐器,不受唱腔调门儿的限制,可否琴杆稍加长一些,大筒高拨子京胡可否应用,京胡可否加琴托以利换把,琴弓、琴弦制作可否再改进,音乐京胡为独奏、协奏拓宽了演奏音域,使京胡的音色、音质避免了传统京胡中的噪音,使之音色、音质更加纯正、柔美,以更好的发挥京胡的演奏魅力。我认为对京胡在保留其形制和音韵特点的前提下进行审慎的改革是完全有必要的,可以说势在必行。

   二、京胡应用于舞台艺术,在演奏方面尚需不断创新。在音准、弓指法、旋律的完整性、力度的弹性等诸方面,需要不断的总结、规范和创新。在60午代初期,经人介绍我向杨宝忠先生学习京胡。他有一个大琴柜,拿一把琴让我拉,拉了一会儿,换了一把又让我拉。杨先生听后对我说:“你的功夫还可以,但你的京胡是文工团味儿”五十多年过去了,我拉的京胡依旧是文工团味儿,但有一件事至今使我难忘。杨宝忠先生能拉提琴,而且拉的不错,有一次他让我用京胡演奏—段音阶练习,无限反复。杨先生用提琴即兴演奏旋律,演奏了大约二四分钟,停卜来后对我说这就是二重奏。我讲这段往事,是想说我们从事京胡演奏的
同行朋友,搞民乐的同行朋友们应该向杨宝忠先生学习,要开阔眼界,扩大视野,大胆地吸收姐妹艺术、中外艺术之长,充实自己,提高自己。使我们的京胡演奏艺术更加完美、动听。

   三、京胡演奏艺术既然走向舞台,那么我们的目标是要创造与时俱进的辉煌。如何发展繁荣京胡的舞台艺术,我认为主要是创作,希望作曲家们多为京胡写出优秀的作品以丰富京胡的演出曲目,让京胡演奏家和作曲家携起手来,共创京胡舞台艺术的美好明天。

   四、京胡加金属托的尝试。在京胡演奏中换把是个难题,难在琴筒轻,把位下去再回来,琴筒易滑离左腿膝部。加上金属托,可以使左手虎口减轻负担,为换把提供方便有利的条件。金属托还能使琴筒的前端离开腿部,琴筒的前端架在金属托上,这样音色的可获得更加纯、明亮的效果。

把京胡让京剧音乐和交响乐队融为一体

——访著名京胡演奏家燕守平

在北京京剧院二团的演出中,人们不仅目睹了京剧表演艺术家、程派艺术传人迟小秋的风采,而且还有幸领略了我国著名京胡演奏家燕守平的演奏风格。作为一名传统艺术造诣广博而又富于灵性悟性充满创造激情的京胡演奏家,燕守平是把以“三大件”为代表的京剧音乐和大型现代交响乐队结合起来融为一体的领军人物,早在30年前,家喻户晓的《杜鹃山》,就是由他“圣手”操琴 。
燕守平毕业于北京戏校,他高超非凡的演奏技巧和富于个性的演奏风格,深受海内外广大京剧爱好者的喜爱和业内专家的一致好评。燕守平早年受徐兰沅、沈玉斌等前辈名家的倾囊传授,后又得机遇问艺求学于李慕良、何顺信、汪本真等琴师翘楚。长期熏陶浸染于底蕴丰厚的正宗传统真髓,加上本人天资聪颖勤奋刻苦,从青年时代起,就以手中的一把琴,声名鹊起在菊坛内外。燕守平通晓“京剧场面”武乐、文乐的各种演奏技巧,对京剧、昆曲传统曲牌和现代音乐知识有着广博的积累和深厚的素养。在50多年的艺海生涯中,他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丰富发展了京胡演奏的艺术表现力,形成了自己“琴音纯正、弓法娴熟、指音清脆、音色华美”的演奏风格。燕守平的过人之处,在于对京剧各个流派的唱法烂熟于心了如指掌,对京胡伴奏的种种繁难弓法、指法、垫衬烘托技巧有着超一流的功底和独具才情的的美学见解,因此演奏起各种流派、各个行当的音乐唱腔来,无不得心应手所向披靡。
在50年的艺术生涯中燕守平不但为马连良、裘盛戎、张君秋、赵燕侠、谭元寿、马长礼、张学津等大艺术家操琴伴奏,而且能够准确地掌握许多行当,流派的风格特色、演唱规律。如果说燕守平以精通各个流派、行当的演唱风格为一绝的话,那么他在20世纪70年代初,与中央乐团指挥家胡炳旭在现代戏《杜鹃山》唱腔音乐方面的创造性合作也是一绝。首先是他的精湛琴艺折服了胡炳旭和一向蔑视戏曲音乐的交响乐队的音乐家。接着,他轻松地向西洋音乐“靠拢”,再把西洋音乐“影响”到京剧伴奏的风格规律中来,既合作得水乳交融,又以穿帛裂云之势显示出京胡的穿透力,不失其京剧音乐的本色。因此当时许多京剧前辈就说,一出《杜鹃山》使戏曲音乐与西洋音乐合奏出千古绝唱;一出《杜鹃山》开创了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先河;一出《杜鹃山》使京剧音乐的节奏、音准与和弦提高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也使西洋音乐服从了京剧音乐的特征,在这方面,燕守平、胡炳旭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们不愧是中西音乐界的骄子和巨匠,所以他们用自己的智慧为京剧音乐的发展树立起一座新的里程碑,赢得了五湖四海的知音。
戏曲音乐与交响乐的合作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模式,积累下一定的经验,走出了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但是如果没有燕老师与胡炳旭老师的创造性的劳动和开拓性的结合,我们戏曲与西乐的中西合璧也许今天依然还是被某些人当作一种荒唐的玩笑呢。如果燕老师也像某些老前辈那样固守传统,;墨守成规,又没有高人一筹的技艺去说服西乐队,赢得西乐队的心服口服,我们认为戏曲音乐与西乐的结合也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认为燕老师是一位划时代的演奏大师。
关于京胡和交响乐队合作难度最大的是什么?燕守平说,京胡在音准问题上很不好把握,因为定弦不准,所以音不准。京胡纯五度就不出音了,一定要比五度宽一点才行。但是京胡的弦宽一点就与洋乐队合作不了。所以这种情况下,京胡的演奏者就一定要把4(发)和4#(升发)的手位记牢。在演奏过程中演奏者完成4(发)或4#(升发)就不能像平时为京剧伴奏那样了。
他对京胡的改革有自己的看法,他说,他觉得艺术是一定要发展的,京胡演奏的改革是必须的,京胡很简单,但那么简单的东西要拉出那么复杂的东西,在乐器上还应该有所改良。比如定弦的问题,这一方面是京胡制作人的问题,一方面也是我们演奏者的问题。
如果攻破了这个课题,和洋乐队合作起来就会很方便了。因为京胡的表现力无论如何没有洋乐队那么有气势。他说:“我总想把京剧乐队改革一下,丰富起来。评剧、梆子、昆曲的乐队都不是像京剧那样单调。乐器的增多表现力就强了,也有了厚度。我在中国戏曲学院教学时也呼吁过,学院领导也知道我的想法,他们说你想实验,可以用我们学院的乐队来实验。也许会有失败,但失败了可以再来。以前京剧根本没有京二胡,但是梅兰芳先生就弄出了个京二胡来,现在不是大家也接受了吗?由此我感觉,京剧的乐队也可以增加其他的乐器。”

(网摘)

盲目追求音乐考级或比赛的弊端

曾获得法国国际钢琴大赛冠军、培养出36位国际钢琴比赛获胜者的留法归国钢琴大师倪文痛斥,目前钢琴界频繁举行各种比赛,完全是主办方的“刮金”之举,根本不是为艺术、为教育。倪文说,广州大小琴行举办的钢琴比赛参加人数多,报名费颇高,而多数比赛最后为获奖者基本只是颁发成本廉价的证书和奖杯,基本没有奖金,因此“收入相当可观”。

  从1995年至2001年,倪文连续6届被邀请参加过巴黎国际音乐比赛钢琴项目评委。据其介绍,国际钢琴比赛报名费全免,由相应的基金会支持,进入半决赛的选手连吃住的费用都可以报销。进入决赛的选手有机会出唱片、开音乐会。另外,在法国,钢琴比赛对参赛者有一定门槛,评委会会对报名者上交的演奏视频进行初选。“比如说有400人报名,通过录音带录像带筛选出50人进入现场比赛,进入半决赛12个名额,决赛6个。”

  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市面上的钢琴比赛,按照年龄等组别初赛报名费大都在150-300元不等,而进入复赛、半决赛、决赛则需要更高的费用。一位曾组织过钢琴比赛、不愿公开姓名的钢琴老师向羊城晚报记者透露,组织一次少儿钢琴比赛,他最多一次赚了32万元,最少一次是18万元。

  有业内人士感叹,现在钢琴比赛的“商业化”成分确实太大,“如果比赛针对成人那无可厚非,因为成人有辨别能力。但是孩子还小,很容易被老师的观念左右,赚小孩子的钱实在不应该,这个市场实在应该好好整顿。”该业内人士透露,举行一场钢琴比赛,“除去成本,几十万元的收益肯定是有的,所以现在市场上很多机构才乐此不疲地搞比赛”。

  前不久,番禺业主论坛上一名网名叫“可乐糖果2”的家长发帖:“女儿的钢琴老师说要给她报名参加一个钢琴比赛,需要300多元的报名费!可是她连3级都还没有考啊!老师通知说要去参加比赛,也不知道是什么比赛。钢琴比赛报名费都是这么高的吗?老师也算是熟人介绍的,他让参加,我们也不好说什么,就觉得挺贵的。”网友“银色人鱼”跟帖:“我们两个星期前也参加了一个比赛,也是300元。孩子才考一级,也是老师让参加的。”

  广东省音乐家协会主席刘长安在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回应,目前市面上的各种钢琴比赛“不在省音协的工作范围内,处于无人监管的状态,他们要举办比赛也根本不用通过有关部门审批,基本上是各主办单位自主行为。”刘长安说,由于他身份特殊所以并不宜多发评论,“说得不好,打死的可能是一大片。”

  “比赛繁多与广州钢琴界的拉帮结派不无关系。”倪文大胆揭露,目前广州的钢琴界存在四大派别,他们各自为营,暗中较劲。“圈内有个说法,目前广州的钢琴教育与比赛完全是由‘四大帮’掌控:‘星海帮’、‘华师帮’、‘暨大帮’和‘广州大学帮’。目前来说,星海帮排第一,华师排第二,这两帮加在一起占了整个广州钢琴界90%的比例。”倪文称,现在大多数琴行和老师都在这些帮派内,经常会举行多种比赛,一年少则三五次,多则七八次,然后相互之间输送生源,赚取报名费。

  对于倪文的说法,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钢琴教练表示,广州钢琴界确实存在这样几个圈子,但是“还够不上‘帮派’的称呼。”该钢琴教练称,所谓的拉帮结派是“无法避免,人之常情,很多行业里都存在。因为这些圈子内的人多是师生、同门或者同事关系”。

  市民余女士爆料,她亲戚家一位钢琴过了10级的孩子,当被人问起怎么读琴谱时,孩子却结结巴巴,说不清楚,这让孩子的父母很是恼火。他介绍,考级教师基本上是只教或重点教考级的曲目,如此使强调素质教育的艺术教育变成了应试教育。

  2008年8月6日,《音乐周报》载文报道,首届全国钢琴考级优秀选手展演中,许多“优秀”学生甚至不会读谱。当时的评委会主任、北京师范大学周铭孙坦言,全国各地考级水准存在很大差距。“有些选手在演奏《猫和老鼠》时,存在明显的错音,可以看出是读谱时出现了问题。”

  “钢琴考级证如同废纸一张。”著名音乐教育家刘诗昆曾在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说。他直斥,目前“高分低能”的琴童屡见不鲜。倪文亦称,目前我国的考级制度容易造成考级的曲目弹得滚瓜烂熟,但不考级的有可能连基本技巧都不懂。一味为考级而练琴,过分强调弹曲目,机械复制式的学习。如果只懂考级曲目,连最基本的钢琴技能都不会,只能算是一个会弹琴的人,考级曲目若日后不练,就会渐渐忘记。

  另外,钢琴考级的费用也“涨了不少”。据了解,2008年的钢琴考级费用大约在100-200元之间,如今钢琴考级费用提升至120-220,涨幅为20%。来自广东省音协考级办的数据显示,2009年通过广东省音协考级的人数在2.4万人左右。

  倪文介绍,在法国的考级,是5个评委一起打分,1个主席,4个委员,主席的打分比别人的分量重一倍。而且考场会有500个座位,让观众检验,考完之后现场亮分,教育部派出一个便衣巡查。而在我国,钢琴考级通常只有一个评委,由于有帮派成分,走后门过级现象更是非常普遍。

  广东省音乐家协会考级办张宁主任回应说,目前钢琴考级确实是一个考场一至两个评委。她感叹,出现这种情况,主要原因在于人手不够,经费有限。张主任表示,省音协为了保证考试的公平公开,正努力做好各方面工作。“最近几年,我们陆续在考场现场录像。”由于考级的问题所在,教育部门把小考、中考中的钢琴考级加分的相关政策取消了。

  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的钢琴考级活动已进行了二十年,由此带来的钢琴热至今不见降温,考级也由最初的一家变为数家主办。日前,记者就钢琴教育对市民进行随机采访时发现,考级机构日渐增多,让很多家长在选择哪家机构参加考级犯了难。

  陈女士告诉记者,前段时间想要让学了两年钢琴的女儿参加考级。当她上网查询后发现,目前市面上的考级机构非常之多,收费也不尽一致,看得她眼花缭乱。陈女士很是纳闷:这些考级机构是否都具有权威性?收取考级费用方面,相关部门有没有明确的规定?

  广东省音乐家协会考级办张宁主任告诉记者,由于我国没有明文规定由哪一家具体组织、协调,导致管理音乐考级的部门比较混乱,其中既有音乐部门又有教育部门。因此,每一考级部门都说是权威性的,而且各机构在收取费用方面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少则几十元,多则数百元,让很多家长“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张主任对于目前钢琴考级机构林立,市场混乱的现象很是无奈,“现在广东的考级机构相当多,我所知道广东省文化厅批准的就有广东省群众艺术馆、星海音乐学院和广东省音乐家协会等。与此同时,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等外地考级机构也都在广州设有考点。前几年,广东省就有十几家机构,现在的具体统计数据还不知道,但是肯定超过几年前的数字。”张主任认为导致市场混乱的原因在于,“上头的管理部门交叉,很多部门都来管,这事自然就不好办”。

  有业内人士分析,有些机构投身考级,就是看中了其带来的巨大利益。随着考级单位的频频增加,便会出现相互排斥,相互竞争,致使一些机构担心如果对考生太严格,就会失去生源,于是考级要求逐年放宽,跳级现象自然会愈演愈烈。倪文呼吁:“各立山头的钢琴考级只能导致管理上的更加混乱,为争取生源而降低标准的考试更是失去了考级的积极意义。”

  曾在省内担任钢琴考级评委、现在却决不允许自己的学生参加考级的倪文痛斥,广州现在有近万名钢琴老师,其中很多人都是走穴的,上午在一个琴行,下午又到了另一个琴行。这其中多数老师都凭借考级来检验其成果的标杆,“有时也是为了赚取考级的报名费。”据倪文透露,琴行经常“拉”学生考级是因为它们可以从每一个学生的考级费中抽取20%的佣金,而这20%中有5%是给签单员(推荐老师)的,所以很多老师才会推荐学生考级,而各个琴行则是相互拉拢老师。

  “我要说的是,不仅钢琴考级证如同废纸一张,更令人厌恶的是,很多人把儿童钢琴教育当成了一块唐僧肉。”倪文说。

  为什么国民对郎朗、李云迪推崇备至?是因为中国的钢琴人才太缺乏。”倪文说,在法国,像这样的人才至少上百,中国却寥寥无几。其实从真正意义上讲,李云迪、郎朗都是国外教育的产品,都是在国外受教育、然后在比赛中名声鹊起。“为什么总是我们单方面把学生送到国外去培养,却很少有外国学生到中国进行深造?原因值得深思。”

  倪文认为,中国钢琴界有个致命的缺点———没有建立起自己的钢琴演奏学派。“法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美国、加拿大,甚至韩国、日本等都有钢琴演奏学派,而我们没有学派,却有帮派。没有钢琴演奏学派就等于没有核武器,任意被人打。没有自己的学派就很难和国外进行对等交流,永远都是单向传播。所以,我们要考虑的是建立中国人自己的钢琴演奏学派,将中国的作品推向国际。”

  据介绍,西方一些国家的音乐教育考级制度十分周密。比如加拿大的钢琴考级制度就是由多伦多皇家音乐学院制定的,全国统一用此教材。每一级的曲目有很多选择,每隔五六年更换一套曲目。从钢琴5级开始必须考乐理,从初级乐理到和声、音乐史、作品分析,乐理考试通不过就拿不到相应等级的钢琴考级证书。

  极力推崇法国钢琴教学经验的倪文呼吁,真正有意义的钢琴教育需要一种与国际接轨的评估方式———一小时个人钢琴独奏会。“目前国内的一些比赛、考级的弊端主要是因为时间太短,难以检测学生的真实水平,而个人独奏会则是一个很好的方式,也更能得到国际认可。同时,一小时独奏会也是国外高校考查留学生的重要依据之一。”至今已为学生举办过50场个人钢琴独奏会的倪文表示,他所采用的完全是法国模式,“达到某种程度,我就让我的学生举办不同时长的独奏会,这种教学与国际接轨。能弹个人钢琴独奏会的孩子,可以有效避免为考级只练习几首曲子的情况。”

  倪文介绍,中国的考级制度并不被国际钢琴界所认可,国外高校更看重的是学生是否能弹奏较长时间的独奏会。通过向国外的高校投递个人专场独奏会录像带,近年来,我已经成功将7个学生送去美国留学,专修钢琴。

2010年2月9日星期二

二胡的几种特殊奏法简介

【双弦奏法】

二胡是一件单声部的乐器,因此,双弦奏法不属于常规的弓法技巧,但有不少作曲家和演奏家为了丰富二胡的表现手段,也经常在乐曲中大胆地尝试着应用,如《战马奔腾》、《红军哥哥回来了》等乐曲中就有大段的双弦奏法。双弦有三种奏法:第一种是把弓杆翘起,右手中指和无名指向下将弓毛压扁在琴筒上,使之与两根弦同时接触摩擦发声,这种方法发音效果较好,但音量偏小。第二种方法是在用弓毛摩擦内弦的同时以弓杆摩擦外弦发声,这种方法只可在较强的力度下用短弓或颤弓来演奏,发音也比较噪,因此常用在乐曲渲染气氛或某些特殊效果的段落中。第三种奏法是用弓毛在两弦之间急速地交替换弦,利用人耳的延留听觉,造成一种双弦的效果,在弱奏时具有类似于扬琴双音轮奏时的感觉,但强奏时发音比较粗糙。三种奏法各有特点,需要演奏者根据乐曲的需要来灵活选用。

【敲击弓】

敲击弓即用弓杆敲击琴筒发声,符号为“”,在常规的演奏法中,以弓杆敲打琴筒是要尽量避免的,但有时为了乐曲的需要,也可作为…种技法来运用,加二胡的早期作品储师竹的《不想他》,以及近年的新作王建民的《第一二胡狂想曲》中都有所运用,敲击琴筒时右手可将弓根部位略微抬高,用小臂的上下动作来使弓子上提和下击,以弓杆敲打琴筒后部(即靠近音窗的部位〕,因为这个部位的声音富有共鸣,其效果比敲击琴筒前部(即靠近蟒皮的部位)要好。演奏时要注意节拍的准确,以及与拉奏音之间的配合默契;此外,在弓子上下运动的过程中,注意不要蹭弦出杂音。

【倒 弓】
                 
倒弓也称回弓,即为了调整弓序,将弓子无声地倒回前一弓的起弓位置。演奏时将弓子迅速上提(约离开琴筒5至10厘米),乘势将弓子倒回即可。为了减少弓毛蹭弦的杂音,左可轻轻按在弦上。另外,弓子也要尽量垂直地上下运动,以使倒弓轻巧、干净。

【弯柱法】

    二胡的最低音域是内空弦音,当乐曲中出现比内空弦音低的音符时,用常规的演奏方法是不能奏出的,但使用弯住法最多可以奏出比内空弦音低一个小三度的音,从而满足了一些乐曲中偶然遇到的低音。这些低音如果改音或翻高八度来演奏,会失去乐曲原有的风味,而用弯柱法演奏,不但能保持乐曲的本色,还能使音乐富有一种浓郁的戏曲风味,十分动人。王曙亮先生创作的叙事曲《琵琶怨》与台湾作曲家卢亮辉先生创作的二胡协奏曲《贵妃情》中均用了这种奏法。这种奏法是河北省艺术学校的王曙亮先生首创的。它的演奏方法是:左手四个手指握住琴杆,左臂尽力向下压,使琴筒贴紧腿部不致滑动;一指根部抵住琴杆向右,二、三、四指勾住琴杆向左同时施力,以形成杠杆作用强迫琴杆微微向右弯曲,来降低琴弦的张力而发出较低的音,其用力的分寸完全要凭听觉来加以控制。在乐谱上弯柱法用符号“”来表示;柱下回滑音就在“”上加一个小箭头,用来“”表示;用弯柱法奏出的吟音(即揉弦音)就在音符上方标上“”来表示;有时还用拇指按弦,乐谱上用来表示。

双千斤二胡的奏法

普通二胡通常只有一个千斤,它是二胡有效弦长的上切点,也就是说,千斤以下是有效演奏区,而千斤以上至弦轴的一段弦长却是无效弦长,被白白地浪费掉了。为此,许多乐器改革家如福建省艺术学校的熊正林等同志经过多年的研究,终于成功地发明了二胡的双千斤结构。它充分地利用了这一段被长期弃置不用的弦长,使二胡的音域向下扩展了纯四度音程,有效地解决了二胡低音不足的缺陷。
    双千斤是一套机械系统,它在靠近外弦轴的下方设置一个固定千斤,作为二胡有效弦长的上切点;在固定千斤下面装置了一副可以开合的活动千斤,由左手拇指移动琴杆内侧的一条操纵板来控制它的运动,拇指向上推操纵板,活动千斤即打开,此时以固定千斤为有效弦长的上切点,较普通二胡的音域向下扩展了纯四度;拇指向下拉操纵板,活动千斤即抬起顶住琴弦,成为有效弦长的下切点,这时就和普通二胡一样了。这个活动千斤还可以任意上下移动,以适应乐曲不同弦法的需要,如果在乐队伴奏中遇到一些下常用的调性时,稍稍移动一下活动千斤即可用常规弦法来演奏,用起来十分方便。在乐谱上,活动于斤的开合是用符号↓"来表示的,前者是拇指上推操纵板,打开活动千斤;后者是拇指下拉操纵板,闭合活动千斤;符号均写在小节线的上方。演奏双千斤二胡,除了要专门练习拇指控制操纵板的动作外,还要注意在演奏活动于斤以上的把位时,由于指距相对较宽,因此手指要尽量分开按弦。如果演奏者左手较小,也可以用隔指按音的方法,即相邻的手指之间均为半音音程,一个全音音程用一、三或二、四隔指来按出,在活动千斤闭合时,其演奏与普通二胡完全一样。近年来,也有了专为双千斤二胡所创作的乐曲,如:苏安国先生的《幸福歌儿唱不完》等等。

【骏马嘶鸣的奏法】

在描写草原奔马题村的乐曲中,常会有模拟骏马嘶鸣的段落,如:《战马奔腾》、《奔驰在千里草原》、《草原新牧民》等。模拟骏马嘶鸣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双弦颤滑法,其奏法是:将右手中指放于弓外,与食指一起勾压弓杆,使弓杆摩擦外弦,同时用无名指向里勾弓毛,使之摩擦内弦,由此来演奏双弦;或以中指和无名指弯曲,向下(向琴筒方向)勾压弓毛,将弓毛压成扁状,使其能同时摩擦内外两弦,以此来演奏双弦,这两种奏法由演奏者自择。演奏时以右手拉奏双弦,左手于极高把位,用一、三指做三度颤指下滑音,这种方法要注意的是:①弓毛贴弦要紧,发音须略带噪声;②左手向低把位颤滑的速度不要过快,幅度也不需太大,颤滑的同时手指还可快速地上下抖动,此方法一般用来模拟群马的嘶鸣。另一种是内弦连顿下滑法。其奏法是:左手二指或三指由高把位以一个上滑音滑至极高音,右手中指和无名指向里紧勾弓毛,贴紧内弦,在左手上滑的同时由中弓拉至弓尖;接着左手作小幅度的下滑音,右手配合以内弦推弓的快速连顿弓。演奏时注意右臂需要保持较为紧张的状态,弓毛一定要紧贴琴弦,以发出格,格、格……的噪声,这样才能奏出逼真的效果,这种方法通常用来模拟单匹马的嘶鸣声。在乐曲中,这两种奏法可单独使用,也可组合起来使用,其舞台演出效果非常好。

【右手击鼓皮的奏法】

    在王建民创作的《第一二胡狂想曲》中,有一段模仿鼓声效果的乐段,是以右手手指击打二胡的琴皮来发声的。在演奏时,将弓子放于右腿之上,右手的食指、中指和无名指用指尖部位有弹性地轮击琴皮,其感觉类似平时下意识地在桌面上弹指一样。在演奏时如使指甲与琴皮接触,则声音较为清脆。
                 
【几种不同的定弦法】

    二胡一般都采用五度定弦法,即内外弦之间为纯五度音程关系,现代二胡定弦的音高,以国际公认的标准,内弦为每秒振动293.66次的6音,外弦为每秒振动 440次的a音。但也有一些乐曲的定弦较为特殊,其不同之处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点:①内外弦之间的音程关系不同。二胡除了五度定弦法以外,还有四度定弦法,即内外弦之间为纯四度音程关系,如蒋才如创作的《忆亲人》、张寄平创作的《庆丰会上活今昔》、卢小熙改编的《赞歌》等都采用了四度定弦法。这种定弦法是吸收了坠胡等地方特色乐器的特点演变而成的,所以演奏起来极富地方风味。在孙文明的作品中,还有采用八度定弦法的乐曲,如:《送听》、《人静安心》等,用这种定弦法演奏时,听起来好像一高一低两把二胡合奏似的,富有一种特殊的效果,充分地展示了作者独特的创造性,但这种定弦法在其它乐曲中极为少见。②定弦的音高标准不同,如著名民间音乐家华彦钧的三首二胡曲《二泉映月》、《听松》和《寒春风曲》的定弦音高,其内弦为每秒振动196次的g音,外弦为每秒振动 293.66次的d音:刘文金创作的《长城随想》的定弦音高,内弦为每秒振动261.63次的c音,外弦为每秒振动392次的g音,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