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23日星期二

全新的大吕之音

-天津歌舞剧院民族乐团音乐会作品简介

· 张 新 ·
生活在休斯敦的华人,身边时常听到天津人一开口那浓浓的地方腔,就象小品中充斥的大量的人们早已熟悉了的东北腔一样,一听就晓得是来自天津的侨胞。但很有少人了解天津的民乐艺术在中国民族乐坛上的独特地位和魅力风采。本周末即将在休大卡伦堂拉开帷幕的一场演出,正是天津歌舞剧院民族乐团为休斯敦的侨胞带来的极富特色的民族歌舞艺术。

  翻开中国民乐史,天津是块培育民族音乐艺术家的风水宝地。天津的民族吹奏乐艺术家,素享有北派宗师美誉;被誉为“二胡皇后”的宋飞出生于天津,其父宋国生是著名二胡演奏家和教育家。近十年来,天津歌舞剧院民族乐团艺术家们的足迹,遍及维也纳金色大厅,悉尼大歌剧院,北美、南美和欧亚大陆。他们所到之处,无一例外受到当地乐迷的热烈欢迎。在我们休斯敦华人社区的音乐舞台上,也活跃着一批来自天津的艺术家,如人们所熟悉的唢呐艺术家郦泽泉先生。此次来自天津民族乐团的多位吹奏艺术家,便为休斯敦的观众带来了极具地域风格特色的吹奏乐作品《五梆子》。
javascript:void(0)
  《五梆子》原为华北地区流行的器乐曲牌,曲调优美健朗,常用于戏曲过门。在“二人台”中用作过场音乐,名“碰梆子”。二人台是一种地方小戏,由二人对歌对舞,故名二人台。它主要流行于内蒙西部、山西、陕西、宁夏、河北等部分地区,其短小精悍、形式活泼,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深受当地人民的喜爱。二人台的音乐也非常有特色,伴奏的乐器有笛子、四胡、扬琴;另外还有一件打击乐器:四块瓦(四块竹板,一手两块,互相撞击可奏出变化多端的节奏)。有时也加三弦、梆子等等;其中各种乐器必须相互配合,才可构成一条完整、优美又极有特色的旋律,所以老艺人称二人台中的笛子为“骨头”,扬琴是“兜底”的、四胡是“填缝”的。上世纪五十年代,由我国大师级的笛子演奏家冯子存将其整理加工,笛子的旋律性及独立性增强了,并赋予乐曲粗犷豪爽、热情奔放的个性,全曲反复四次,采用典型的旋律润饰的变奏体结构,通过交替使用花舌音、垛音、滑音、颤音等技巧对旋律的润饰,以及速度的递进加快,使音乐的发展富有层次和变化,充满向前推进的动力,展现出梆笛演奏艺术的独特风韵和浓烈的地方色彩,并因此而成为北方梆笛的代表曲目之一。此作品更是天津民族乐团的看家曲目,乐团走到哪里,那优美的乐声就传递到哪里,令人有百听不腻的感觉。由于他们的倾情演绎,《五梆子》使全世界越来越多的人领略了中国北方音乐的韵味和二人台音乐的独有魅力。

  在此次演出的节目单上,另有一个亮点,就是新民乐组合。

尚无机会欣赏到“新民乐”作品的乐迷们会问:什么是“新民乐”呢? 1999年,在北京掀起一股新民乐热,大批的中国音乐人尝试以摇滚等现代音乐元素来翻唱中国民歌,这一现象很受关注,被媒体称为新民乐运动。2001年春晚,冯晓泉和曾格格的一曲《天上人间》,给中国民族乐坛带来强烈震撼;继而,女子十二乐坊诞生于同年六月,成立不久即一鸣惊人、迅速蹿红,在日本巡演更是受到空前欢迎。十二个长发飘飘的美女盛装华服,一改以往演奏的坐姿为更能凸显女性曼妙身段的站姿,轻拢慢捻、犹抱琵琶,这无论对耳朵还是眼睛而言都是一种新颖而奢华的体验。在创造具有视觉效果的中国民乐这一口号下,她们逐渐形成了自己独有特色,她们拥有新潮的服饰、负离子的发型,却以传统乐器代言,演奏出了融合拉丁、爵士、摇滚等诸多西方流行音乐元素的乐曲,将一股充满现代气息的、没有地域之分,同时又极具东方韵味的音乐风带到了世界。并成功地做到了:以其具有感染力的音乐和充满震撼力的表演及富有创新精神的民乐组合形式,叩响了通向国际市场的大门。由此,随着越来越多各种民乐组合的涌现,红缨束女子打击乐团,上海的“东方魅力”,北京的“林月冉冉”,苏州的“女子五月坊”,新民乐如异军突起,成为乐坛新宠。

新民乐是对传统民乐结构的颠覆,自出现乐坛以来,学界看法不一,争议不断。譬如曾来休斯顿举办个人独奏音乐会的著名二胡大师闵慧芬就对女子十二乐坊颇多微词;许多音乐家、理论家也谨慎视之;然而新民乐强调休闲,强调时尚,着眼中乐西用,轻松活泼,一听就懂,容易被大众接受。而且新民乐的实践者们在民族音乐创意和新意的探讨上达到了一定层面,用自己时尚优美的音乐征服了挑剔的乐迷。借用我的一位老朋友、北京的资深乐评人金兆钧的评语,新民乐是以民族音乐元素为动机,用现代理念、手段进行创作和演绎的音乐新形式,人们从民乐中感受到爵士、摇滚等现代音乐元素所带来的新鲜的艺术感受。从这种探索中,也可以体会到现代音乐人珍视民族文化传统艺术,又竭力使它更适合当代观众审美口味的努力。新民乐的崛起,为民乐找到了更多的观众,也激发了现代音乐人的创作灵感,并使现代音乐的发展立足于民族音乐之根。新民乐趋热,反映了不同类型、时代的音乐跨越鸿沟,互交互补的可能性和可行性。

由此看来,方兴未艾的新民乐以什么样的方式呈现在我们面前已不重要,重要的是它在保留传统并以现代方式演绎时,承载起我们今天的思想和情感;新民乐会走多远,它的明天将是什么面貌,我们现在都还无法肯定。但大众与市场、音乐审美和消费则是其生命力的试金石。天津歌舞剧院民族乐团的新民乐联奏《巴朗仔》、《玛依拉》、《花好月圆》将为大家带来民乐演奏的全新体验。这三首作品都是脍炙人口,流传甚广的优秀民歌民乐作品,前两首更是国内流行歌坛久唱不衰的中国西域民歌。观众们将要看到和聆听的是用现代的音乐语言和传统的中国民族乐器来诠释的新疆民歌和传统名作。我相信,列在节目单上的二胡与舞蹈《阳光照耀塔什库尔干》,也一定揉有新民乐表现形式的语汇在其中。这首著名作品的原改编者,是所有华人都熟悉的《梁祝》作曲者陈钢。此曲是他根据一首笛子作品改编成小提琴曲,后又移植为广受欢迎的二胡独奏曲。总之,流行的音乐元素、旋律上的民族色彩、乐器组合上以中国器乐为主并兼收现代流行音乐配乐方式将会成为周六这场演出的靓丽风景线。

“激情处酣畅淋漓,如天马腾空;委婉处细腻深情,似行云流水。”无论我们如何将民乐植入西方文化,它毕竟无法摆脱东方的音乐特征,尽管我们惊喜于世界音乐的共融,但民乐的根性你却永远无法切断,就像它的音色,没有什么可以取代。这就是中国音乐的魅力和生命力,所以我们不用担心自己的文化迷失在日渐多元的世界里。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