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31日星期五

乐海寻梦人

(此文刊登发表于休斯敦《人间指南》元旦版)

乐海寻梦人
­­­­ ——写于新春民族音乐会隆重推出之际
· ·
在休斯敦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在两年前,悄悄组织起一个团队。他们只有一个梦想:弘扬国乐;他们只有一个愿望:打造一场一流水准的民族音乐会。今天这个梦想即将成为现实,2011年1月15日,由休斯敦中华民乐队主办,多家音乐学校、团体协办的新春民族音乐会,在休斯敦大学学生活动中心隆重登场。
记得常有熟人看见我说,你们不就一帮业余发烧友凑一堆儿玩嘛,别谈什么弘扬国粹,别谈什么使命理想,没人相信。事实上,乐队成立之初,有些队员也抱着类似想法。中华民乐队队长杨万青博士找到我,希望我接掌民乐队艺术指导一职。作为在休斯敦生活了十几年的曾经的音乐人,我目睹了休斯敦华人国乐社团的发展兴衰,感叹象吴长璐老师那样执着的音乐艺术家们,在艰难地实践着他们胸中的理念。大休斯敦地区的华人社区,不乏优秀的音乐人才,他们即便是在国内,也会是音乐界响当当的人物。我们缺的是一个可以将他们汇聚在一起,施展他们的才华,打造国乐精品的平台。一种使命感油然而生,我答应了杨博士。
我们自己不知道,那个时刻是竖起了一面旗帜。今天,在这面旗帜下,汇拢了著名音乐人、指挥家萧楫,琵琶古筝演奏家吴长璐,吹奏乐老艺术家郦泽泉,国剧社掌门人姚欣植,二胡名人许瑞庆,魅力夺人的二胡演奏家李奇,吹奏才女闫亦修......我还可以在后面拉出一长串闪光的名字。在我的眼里,他们是一群最可爱的人;在我的眼里,他们都是我的老师,他们身上,有我永远学不完的东西。同样是他们,书写了海外民族音乐发展史上精彩的一章。
    身在异乡,去感受东方艺术的神韵,生活在他国,去领略亲爱祖国的文化精髓,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看到在海外日渐庞大的华裔族群,自己特别想为他们做点什么。每年元旦观看维也纳金色大厅举办的新年音乐会,那可真是地球村居民共同的节日。人们庆祝新年的方式有各种各样,但世界各大城市都不约而同地会有一场高水准的音乐会,在轻松美妙的音乐中宣告新的一年的开始。一年一度的维也纳爱乐乐团新年音乐会已经成了奥地利音乐文化的一道特殊景观,也是世界历史最悠久、素质最高超的维也纳爱乐乐团最为脍炙人口的节目。这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新年音乐会,它蕴含着一段历史,延续着一个传统,积淀着一种文化。它展示的是人类最文明、最欢快、最明亮的侧面,高雅、轻松、豪华、热烈是它的最大亮点。于是,我也反复在想,我们大休斯敦地区的华人为什么不能也有台属于自己的新年音乐会呢!我们用纯正的国乐,那些魅力无穷的东方乐器,那一曲曲侵淫着浓郁乡愁的美妙旋律,再加上那一颗颗跳动的赤子之心,构建起的新年音乐会,是一件多么令人神往的事情。
于是,民乐队于今年一月九日举办了建队以来的首场新年民族音乐会。演出取得了成功,获得各界人士的肯定。它如新生婴儿的第一声响亮的啼哭,向世人宣示它的诞生。应该说,那次未公开的的演出,便是我们休斯敦华人富有东方特色的新年音乐会的发轫。今年,在构思策划2011年新春民族音乐会的内容上,我们果断地扬弃了上届音乐会90%以上的曲目,将本届音乐会定位在音乐化和专业化层面上。所谓音乐化是指没有歌舞,不搞综艺,我们力图呈现给乐迷的是一场严肃音乐,是阳春白雪,是前所未闻的民乐满汉全席。其看点有三:经典作品与现代作品的有机结合;东方乐器诠释西方名作的大胆尝试;突出新作品和优秀作品的展示。多数曲目在本地音乐舞台上是首次面向观众。
譬如,我们的开场节目便极具震撼性,强大的打击乐组合烘托着数十件东方乐器,气势如虹,热烈奔放。生动地再现了江南水乡在端午节赛龙舟那巨龙舞动、锣鼓喧天的欢乐场面。这便是著名音乐家聂耳于1934年创作的的《金蛇狂舞》。
《金蛇狂舞》是聂耳根据我国古老的民间乐曲《倒八板》改编成民族器乐合奏曲,乐曲短小精悍,欢快流畅。原曲经常在民间喜庆的节日里演奏,铿锵有力的锣鼓渲染了热烈欢腾的气氛。聂耳在改编时把原曲欢腾的情绪又作了进一步的渲染,打击乐器与乐队形成对奏或合奏的对答呼应句式,旋律线采用了民间的螺丝结顶的旋律手法,上下乐句间,也保持对答呼应的关系,句幅逐层递减,情绪逐层高涨,最后将全曲推向高潮。2008年第29届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和闭幕式中,在运动员入场时选择《金蛇狂舞》作为背景音乐反复演奏,有力烘托了北京奥运会的作为全世界人民的节日的欢腾气氛和浓郁的中国特色。同样,作为中华民乐队新春民族音乐会的开幕曲,这首作品的演奏阵容也将是史无前例的。
在中国民族音乐文化宝库中,脍炙人口的经典之作可谓汗牛充栋。要想在一个晚会上全部展现这些精品是不可能的。我们在考虑大型作品时,选择了《夜深沉》。
《夜深沉》的旋律来自昆剧《思凡》一折中“风吹荷叶煞”的四字歌腔为基础,取唱词中“夜深沉独自卧”命名,经发展而成。以京胡等弦乐器演奏,南堂鼓配合。曲调结构严谨,节奏坚定有力,旋律一气呵成。在京剧《击鼓骂曹》和《霸王别姬》中,用它来配合弥衡击鼓和虞姬舞剑等的场面。改编者集各家演奏版本之长,进行加工改编,使乐曲成为一首脍炙人口的京剧曲牌。现代的演奏者在京胡演奏中加入了特别技法,将乐曲结构扩展成有引子后接慢板、中板、快板的板式铺排,在快板段落作了较多发展,弥补了京胡传统演奏中的局限,作品中有一段鼓与京胡的竞奏,在刚劲中包含着大气与典雅,使整个作品动感十足,大有荡气回肠之感,是曲中精华所在。
近十几年来,在中国民乐乐坛,音乐家们开始把京胡这件非常有特色的乐器从戏剧伴奏解放出来,进行了将其音乐化、舞台化的多种尝试。多部京胡协奏曲等大型作品应运而生。这种探索具有积极意义,演变为京胡与乐队协奏的《夜深沉》便是其中的代表作,在音乐舞台上创造了久演不衰的纪录。在今年元旦中华民乐队首届新年音乐会上,此作品一经亮相,便征服了所有在场的中外观众,一曲方毕,掌声雷鸣,经久不息。这也是我们在即将举办的音乐会中唯一保留的演出过的大型作品。
京味音乐,是我执导中华民乐队情有独钟的一块领地。我至今仍清楚的记得十年前总领馆文化参赞夫妇对我说过的话:一听你的京胡,眼前就出现了老北京!在我曾经参加的休斯敦明星艺术团的演出及排练中,获得过最热烈的掌声即是我拉奏的《大宅门》。我亲身体会了国人对京味音乐是那么容易产生共鸣,它在我的记忆中深深地留下了刻痕。所以,在这场即将推出的新春音乐会里,我力主排练了另一首京味音乐的新作《京郊行》。相信同我一样喜爱京味音乐的乐迷,一定会在这首《京郊行》里,重温老北京失落不再的旧日风情。
18471231日,一场音乐会正在维也纳郊外一个露天舞台举行。当时莱比锡一家报纸描述道:“指挥是一个卷发、肤色黝黑的人。他的嘴唇微向上翘,给人一种富有天才的印象。他举起小提琴,随着琴头的摇动,明快流畅的音乐便从一个规模虽小但素质很高的乐队中飘荡出来。”这个肤色黝黑类似摩尔人的指挥,便是老约翰·施特劳斯——辉煌的施特劳斯音乐家族的创始者。当1848年新年的钟声敲响时,开始了持续一个半世纪的,以施特劳斯家族成员的作品为主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每年元旦在维也纳富丽堂皇的金色大厅里,有两首作品是必奏曲目,一首是《拨弦波尔卡》,另一首是闭幕曲拉德茨基進行曲》。在中华民乐队新春民族音乐会上,同样也将出现这两首作品。
波尔卡是捷克的一种民间舞蹈。以男女对舞为主。基本动作由两个踏步和一个跳踏步组成。于十九世纪中叶风行全欧。大致分为急速、徐缓和玛祖卡节奏等三种类型。一般为二拍子,三部曲式,节奏活泼。所谓拨弦,就是直接用手指拨动小提琴上的弦来演奏。《拨弦波尔卡》是奥地利著名作曲家约翰·斯特劳斯诸多著名圆舞曲中的杰出小品。整部作品轻快活跃,因从头至尾都以短促的拨弦来演奏,因而得名《拨弦波尔卡》。当这首独具特色的乐曲首演之时,曾引起不小的轰动。乐曲仅由管弦乐队中的弦乐部分来演奏,而且所有的提琴都不像通常的演奏那样用琴弓拉奏,而是一律采用手指拨奏,发出新奇而美妙的音响。
被近五十个国家电视直播、观众人数超过10亿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有一个几乎不变的传统,即三个加演曲目,其中最后两个永远是小约翰·施特劳斯的《蓝色多瑙河》,以及老约翰·施特劳斯的《拉德茨基進行曲》。每到加演曲目的最后一首《拉德茨基进行曲》时,观众也会参与到演奏中,在特定的段落随着节奏拍手,而指挥家会转过身来面对观众指挥节拍。此曲会将全场互动达至沸点,而为新年音乐会划上完美的句号。
作为民乐队选择这样两首作品演奏,无疑具有两大挑战,一是东方乐器演奏西方经典的挑战(乐器局限);二是演奏技术上的挑战。即使在中国,也惟有一流的民族乐团才能演奏它。对于琵琶古筝等传统乐器来说,大跨度的音阶进行和较多出现的半音阶,是演奏中国乐曲时很少见的。对于二胡来说,全曲从头至尾全部用拨D弦来演奏,更是这件乐器所能面临的极限。但在排练中,经过近两年专业训练的队员很快地适应了这首作品带来的挑战。特别是十几支二胡在二胡演奏家许瑞庆的领奏下,发出从来未有的、奇妙独特的流动旋律。著名琵琶古筝演奏家吴长璐也将带领阵容庞大的弹拨乐组,同整个乐队一起再现这两支名曲的独有风采。
在融汇东西方音乐文化的探索尝试下,值得一提的是音乐会将出现的一组爱尔兰民间音乐——《凯尔特组曲》。凯尔特人包括爱尔兰人、苏格兰高 地人、威尔士人及康尼士人。凯尔特音乐具有典型的凯尔特风味,古老、源远流长,多由提琴、风笛、小竖琴或两个风箱的手风琴组合演奏。在英伦三岛、在美洲大陆,只要是在有凯尔特移民后代的土地上面,就能听到这种别具一格、催人怀旧的音乐。在北美,曾蓬勃发展的林林总总的美国乡村音乐,就揉有不少凯尔特民间音乐的元素。作为本届新年音乐会的音乐总监,我尝试用不同的中国乐器的组合去呈现这些古老隽永的旋律。葫芦丝与巴乌二重奏的绵远悠长;琵琶,中、大阮的静谧洒脱;两支二胡与钢琴的激扬的舞蹈音型;以及整个乐队合奏的热烈气氛。我相信,这四首风格不同的凯尔特音乐,既会呈现中西文化交流碰撞的火花,也会为休斯敦的乐迷们带来全新的听觉享受。此外,由我演奏的由海外著名的二胡大师高韶青创作的二胡随想曲二号《蒙风》也是首次与观众见面的优秀新作。
此次新春音乐会还将重点推介绍三位年轻的女性演奏家,她们是李奇、闫亦修和李小叶。李奇是近年来十分活跃,并为美南音乐舞台带来一股清新之气的优秀二胡手,这位川妹子艺术功底扎实,演奏柔美圆润,舞台造型美丽大方。她将为乐迷献上的是二胡经典名作《空山鸟语》》,和由意大利作曲家蒙蒂的一首著名小提琴曲移植改编的《查尔达什》。闫亦修是休斯敦多年未见的吹奏乐才女,小小年纪,竟将多种中国吹奏乐器驾驭的熟练老道,游刃有余。她将为观众吹奏的是脍炙人口的笛子名作《姑苏行》《牧民新歌》,与她以往的演奏不同的是,这两部作品皆由规模庞大的多声部乐队来伴奏。刚来休斯敦不久的中国留学生李小叶,从网络上看到中华民乐队的信息,欣然投入到这个行列。观众将有幸目睹聆听她清新脱俗的筝独奏。这三位音乐才女,加上以张淑娟为代表的吴长璐音乐学校的一大批琴艺出色的弟子,为中华民乐队这支年轻的队伍注入了新的活力。
英国作家EM.福斯特的这样说过:不识艺术向前的路只有一条;识艺术会引发你走向许多条的路,极广阔的道路。不喜爱音乐不会带来什么损失,深爱音乐并让自己成为音乐人,在人生的历程中你会觉得丰富多彩了许多,前面的路也会变得无限宽广。音乐是一种趣味,也是一种文化的熏陶,甚至是对梦的追寻。在你神奇的寻梦路上,你会更充满爱心,形成你自己独特的音乐感受力。耳闻其乐,心有所感,性之所至,成就别样的人生。
中华民乐队的寻梦人,我祝福你们!

2010年12月30日星期四

转载:试论二胡琴码的位置和高度

在网上看到这篇蛮有意思的文章,也许其他胡友也会感兴趣。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69246494

试论二胡琴码的位置和高度
--------------------------------------------------------------------------------

2008-6-30 20:44:00 作者:未知 点击数:1464 评论共:6条 收藏此页 推荐阅读
显然,琴码置于蟒皮的正中央是不合理的。这因为琴码下方有吸音垫,它会造成下方蟒皮面较之上方蟒皮面而言振动不足,为了补偿这种不足形成的振动不平衡,琴码应该上移。
问题是,上移多少才合理?为此,我们先进行力学分析。见附图。
假设运弓时,弓垂直作用于弦上的力为f,由这个力在千斤与琴码之间的琴弦中引起的张力为T,可以得到如下数学表达式(推导过程略):
T=f(L/ L0)/,
式中,h为琴码的自身高度,即图中线段BD,H为千斤与琴弦的交点低于蟒皮“延长平面”的距离,即图中线段DE, l为琴码中心到琴托挂弦点的距离,即图中线段DC,L为琴码到千斤的长度(一般为40厘米),即图中线段AB,L0为琴码中心线到千斤的距离,即图中线段AE。
鉴于l较之L0小很多,并且L0与L相差很小,我们略去(L/ L0)这个因子和(h+H)/L0这一项后,对分析其结果影响不大,而问题可由此变得简单,即,我们可以将上式合理地简化为
T=f/,
也即
T=fl/h。
最后的这个式子告诉我们,由运弓的力f引起的AB弦内的张力T与l成正比,与h成反比;也就是说,在同样的运弓力量下,琴码的自身高度越低,琴码的位置越高,弦内张力越大,弦的振动越强烈!
然而,由于琴筒有限,琴码位置还会受限于琴筒,琴码位置过于向上移动显然不合理。那么,琴码究竟位于何处比较合理?
文中,谈到了小提琴弓的擦弦点应该位于靠近琴码且占有效弦长的1/9至1/11处。在这个范围内运弓,可以兼顾到琴的音色和音量。即,在1/9至1/11处运弓,音量较大,音色较美。
小提琴是擦弦乐,二胡也是,因此可以借鉴之。二胡的有效弦长一般为40厘米(即琴码到千斤的距离一般为40厘米),由此,将二胡琴码置于距离琴筒“上平面”的4厘米左右处应该比较理想。
我的二胡琴码就是置于4厘米处的,并且,我将琴码磨去了2毫米高度(上面的式子已经揭示,降低琴码自身高度可以增加弦内张力),而实际效果是音量大音色好!
应该指出的是:
1 琴码到千斤的距离未必都是40厘米,故我所说的4厘米不是不能变动的;
2 小提琴弓的擦弦点位于靠近琴码且占有效弦长的1/9至1/11处,对于有效弦长40厘米的二胡来说,其范围是4.44-3.64厘米,而由于二胡还受限于琴筒小,3.64厘米的合理性似乎应该探讨;
3 一把“未开音”的二胡,一开始就将琴码置于4厘米处,长期振动“开音”后,理论上音量音色会好些;但是,已在其他位置(比如4.5厘米处)开过音的二胡,将琴码移至4厘米处,音色一般不会马上明显变好,也就是说,琴码移至4厘米处以后,要经过一段时间充分振动“重新开音”以后,音量音色才有望变好;
4 琴码一般7-8毫米,降低它时要受限于蟒皮的松紧,至少应该避免因琴码过矮而使受力的琴弦接触到琴筒。
注:由于我在文字上的省略,造成网友有误读的情况,现补充一句:本文中所说的“张力”,不是指调好了D、A音以后的“弦内静态张力”;而是指“运弓力引起的动态张力”。
参考文献
1 杨键. 走进琴弦的世界. 自然杂志,2004,26(3):p177-183

2010年12月26日星期日

新年音乐会节目单(审定)

节 目 单

一,民乐合奏:【金蛇狂舞】【新拨弦波尔卡】
二,京胡独奏:【京郊行】
三,筝齐奏:【上海滩】
四,二胡独奏:【空山鸟语】【查尔达什】
五,筝独奏:【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六,【凯尔特组曲】
1.Sir Sydney Smith's March (琵琶,中阮,大阮)
2.Watson's Scotch Measure (二胡,二胡,钢琴)
3.The Dark Island (葫芦丝,巴乌,大阮)
4.Double Jigs (合奏)
(演奏时间40分钟)

中场休息

七,笛子独奏:【姑苏行】【牧民新歌】
八,弹拨组合:【站在高岗上】
九,二胡随想曲第二号【蒙风】
十,筝联奏:【化蝶】
十一,民乐合奏:【夜深沉】【拉德茨基进行曲】
(演奏时间40分钟)


音乐会闭幕(共计中国乐曲11首;外国乐曲7首。)

2010年12月22日星期三

夜深沉,京郊行MP3 (经变调处理)

因为我是拉二胡第二声部的,在家单独练习时常常感到在没有其他乐手的情况下,很难把握和主旋律的的配合。所以我特热衷于在网上找一些音频、视频可以给我“伴奏”。但是不知大家注意到没有,在网上收集到的视频音乐的定调常常和我们排练用的定调不一致。这使我们很难边听音乐边练习。

这其中有的是录制和处理制作中的技术因素(一般比标准定音偏差一点点,差别可能只有半度一度。弦乐器把弦松紧略作调整即可勉强凑合)也可能是编曲配器人员为了照顾乐队各个声部的音域和演奏难度而作的定调/定弦上的调整。这种情况下差别可能会在二到三度以上(夜深沉是其中一例)

有一款很好的音频编辑软件Audacity可以用来很方便地调整音乐音频的调性。软件写得很棒,使用很方便,就像卡拉OK机器上的升降音(#,b)功能一样。难度比较大的是确定升降多少,我一般先放一遍原版的MP3文件同时在二胡各个把位上试拉,大致估计需要升或降几度,然后再把已经过初次调整的MP3和标准音高比较做进一步微调。这一步目前只能是trial & error的过程。

下面是按照我们乐队排练谱子的定调经过调整后的《夜深沉》 和《京郊行》的 MP3,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在线播放也可下载(可能音准还是不到位,不过对弦乐器来说,很容易adjust)

注:
Internet Explorer在线播放功能有时有点问题,建议用Chrome 或FireFox 作在线播放。
点击下载链接会转入MediaPlayer播放
如欲下载MP3文件,right-click下载链接后选"Save Link As..."

《夜深沉》1=D 下载



《京郊行》1=F 下载


如果哪位朋友对此也有兴趣想一起探讨一些技术细节,请电邮给我 shide.zhang@gmail.com

2011新年民族音乐会作品介绍

上半场

【金蛇狂舞】
(Dance Of The Golden Snake)

聂耳 曲 张新 编配

此曲是聂耳创作于1934年的民族管弦乐曲。全曲表现了我国江南一带端午节龙舟竞渡的热烈场面,乐曲采用循环体结构,旋律昂扬,热情洋溢,锣鼓铿锵有力。曲调运用上下句对答呼应、句幅逐层减缩、情绪逐层高涨,以及充分调动打击乐的色彩等各种手段,使乐曲非常激越和振奋,渲染了热烈欢腾的气氛,仿佛让人们沉醉在欢乐的节日之中。(2’30)


【新拨弦波尔卡】
(New Pizzicato Polka)

约翰•斯特劳斯(Johann Strauss )曲 张新 移植编配

《新拨弦波尔卡》Neue Pizzicato Polka Op.449 ,是小约翰•斯特劳斯和其弟约瑟夫•斯特劳斯合作而成的一首杰出小品。作品作于1869年,C大调,2/4拍,中板,三部曲式。 主要主题的速度由慢至快,力度较弱,旋律流畅;乐曲的中部主题明显加大了力度,接着出现的半音下行力度减弱,十分优美。 最后在弦乐部分的整体拨弦齐奏中结束全曲。整部作品轻快活跃,乐队中的弦乐全部采用手指拨奏,发出新奇而美妙的音响,因而得名“拨弦波尔卡”。这首独具特色的乐曲为每年奥地利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必奏曲目。(3’35)


  【京郊行】
(Walking in Beijing)

吴厚元 曲 张新 编配

本曲原为京胡独奏曲。创作于1982年。同年在济南“全国民族器乐独奏观摩汇演”中首演并获好评。乐曲以清新、明快的色调和浓郁的京剧音乐风格,抒发了作者对老北京风土人情的感受。地道的老京城风貌,浓烈的京腔京韵。都强烈地牵动着人们怀旧的思绪。让您缅怀那逝去的时代,感受历史的沧桑。去追寻已逐渐迷失、风光不再的如歌如梦的家园。这京韵京味,如一坛陈年老酒,醇厚得令人迷醉,浓郁的令人心底为之震颤,温暖而耐人寻味……(4’20)


    【上海滩】
               【茉莉花】

弘扬民族音乐,传承中国文化是我们的使命和责任。喜爱国乐,学习国乐正在得到越来越多海外华人的响应。吴长璐音乐学校的演奏将为观众展现这一靓丽的风景线。两首乐曲均改编于人们喜爱的流行歌曲。(6’00)



【空山鸟语】
(Birds Singing in the Empty Hills)
刘天华 曲
创作于1918年,标题采自于唐王维诗:“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作者将其引申为: “但闻鸟语响”。在曲中,作者创造性地运用三弦拉戏式的模进手法,描绘了深山幽谷,百鸟嘤啼的优美意境,通过抒写空谷和模仿各种鸟鸣,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愉悦活泼的心境。二胡名曲《空山鸟语》是一首极富形象性的作品,也是刘天华十大名曲里技巧最难的一首。此曲曾荣获1993年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华人20世纪音乐经典作品奖”。(3’40)
【查尔达什】
(Czardas)
维托里奥•蒙蒂 曲

《查尔达什》是意大利小提琴家、作曲家蒙蒂 (Vittorio Monti)的最著名的小提琴曲,移植为二胡曲后流传十分广泛。“查尔达什”是出现于19世纪中叶的一种匈牙利的民间舞蹈,乐曲以这一舞曲的典型特点写成。旋律具有鲜明的匈牙利及吉普赛音乐的特点,由充满激情的引子,和深沉而略含忧愁的主题展开,缓缓奏出柔和而委婉的歌唱性小调旋律,这一纯朴甜美、流畅而华丽的旋律经过二胡泛音再现,形成一种幽谷回声的动人效果。最后乐曲推向热烈的高潮,将全曲结束在明朗的大调上。(4’20)


陕西筝曲 【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焦金海编曲

于1972年根据陕北民歌改编而成。陕北民歌源远流长、古老淳朴,产生于中华文明的发源地——母亲河奔腾而过的黄土高原,它以最直白的语言描述生活、交流情感,用最生动的旋律和歌声打动人心。黄土高坡孕育了人们苍茫、激越、深沉的情怀和奔放、。此曲由陕北民歌《信天游》和陇东民歌《揽工调》曲调为基础加工而成。两首民歌交替演唱,前者悠扬高亢,后者激情奔放,旋律既变化对比,又相互融合,浑然一体。以其深沉的情怀,开阔高奔放的音乐风格,清新明丽的音调,赞美了陕北地区的风土人情。(5’15)


 【凯尔特组曲】
 (Celtic Folk Music)

  张新 移植编配

以爱尔兰、凯尔特曲调为主轴,用葫芦丝、巴乌、琵琶、二胡等中国乐器替代爱兰传统乐器竖琴、凯尔特小提琴、风笛,来展现爱尔兰的诗意美景,詮释当代最动听的爱尔兰作品,意境别具一格。简单质朴的旋律贴近心房,彷彿细述着爱尔兰的点点滴滴,而构织出一幕幕醉 人的唯美画面,流淌出一段段令人意犹未尽的完美乐章。东方乐器一样可以形象表达凯尔特人的忧郁情怀,和凯尔特人的永恒主题:信念,自由,爱情,死亡。这套组曲将带你领略凯尔特音乐的无穷魅力。
1.Sir Sydney Smith's March (3’35)
2.Watson's Scotch Measure (2’25)
3.The Dark Island (3’45)
      4.Double Jigs (3’40)



下半场


【姑苏行】
(A Trip to Gusu)

江先渭 曲

此曲是根据昆曲音乐和江南丝竹音调改编的一首具有典型江南地区音乐风格的笛子独奏曲,是中国近现代民族器乐作品的典范之作。乐曲用曲笛演奏,曲笛音色柔美、清亮,特别是在演奏那种如歌的行板和流畅的小快板时,犹显出它特有的魅力。在演奏风格上,很形象地模仿人声的委婉,较多地运用了装饰音似唱腔的手法,同时又在乐曲中体现出昆曲唱腔中的抑、扬、顿、挫。使旋律质朴平直,更增添了游人意犹未尽,依依不舍的情趣,感人至深。(4’30)


【牧民新歌】
(A New Song of Herdsmen)

简广易 王志伟 曲

此曲以內蒙古伊克昭盟民歌音调为素材,创作于上世纪70年代。乐曲描绘了宽广辽阔的大草原,蓝天白云下,牛羊成群,倾吐了牧民对家乡的赞美。作品具有浓郁清新的民族民间音乐风格,亲切感人的旋律,活泼跳动的节奏,展现出内蒙古大草原的风光和牧场上一片生机勃勃的喜人景象。演奏上既有北方梆笛高亢明亮、灵活爽朗的风格,又兼有南方曲笛圆滑含蓄、抒情柔美的特点。(4’30)


  【站在高岗上】

 姚敏曲、周成龙改编

这是首改编于台湾的同名流行歌曲的筝曲,优美的旋律充满现代气息,脍炙人口。经吴长璐整理编配后,以弹拨合奏形式脱颖而出,深受欢迎和好评,曾获音乐新作表演奖。
(6’30)



二胡随想曲第二号【蒙风】
(Mongolian Fantasy)

高韶青 曲

此曲是由2008年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二胡邀请赛组委会特约创作的用于决赛的曲目之一。乐曲以蒙古的音乐风格为基调,以铿锵、豪放的节奏为特色,以简单的旋律为乐思动机,加上高难度的二胡技巧发展而成。整首乐曲风格鲜明,旋律发展精练独到,简约的ABA三段式中的快板粗犷有力,慢板浪漫柔美,华彩段意境深邃,再现段和尾声部分将乐曲推至狂热的高潮。(7’40)


【化蝶】

何占豪、陈钢 曲

这首筝曲是节选《梁山伯与祝英台》“化蝶”的主题音乐改编而成。乐曲表现了青年男女的忠贞爱情和对封建宗法礼教的控诉与反抗。曾获音乐新作表演奖。(6’15)




【夜深沉】
(Late At Night)

着名京剧曲牌。在京剧《击鼓骂曹》和《霸王别姬》中,用它来配合弥衡击鼓和虞姬舞剑等场面。改编者集各家演奏版本之长,将乐曲结构扩展成有引子后接慢板、中板、快板的板式铺排。曲调由繁至简,在快板段落作了较多发展,其中有大鼓的独奏及鼓与京胡的竞奏,以坚定有力的节奏,一气呵成的旋律,将原来表现哀叹不幸和怨恨人世的音乐情绪,改造成一首曲调刚劲优美,结构严谨,布局合理的优秀乐曲。(5’25)


【拉德茨基进行曲】
(Johann Strauss I: Radetzky-Marsch, Op.228)

作于1848年,是老约翰•施特劳斯最受欢迎的一首传世之作,也是世界上最为人们所熟悉的进行曲。每年著名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常以此曲作为结束曲,并已成为一种传统。这部作品本是作者题献给拉德茨基将军的,但实质上拉德茨基是一个铁腕人物,多行不义。后来,就连施特劳斯本人及其子小约翰•施特劳斯也不愿再演出这首进行曲。尽管如此,《拉德茨基进行曲》还是以其脍炙人口的旋律和铿锵有力的节奏征服了广大听众,成为流传最为广泛的进行曲。(3’15)




(上半场45分钟;下半场40分钟。演奏用时共计85分钟)

2010年12月19日星期日

2010年12月16日星期四

2010年12月14日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