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2月1日星期一

永远的古典

张新

圣诞将至,受休斯敦 LONESTAR 艺术学院钱护壮教授之邀,我于上周末在学院的音乐厅聆听了由他执棒指挥的清唱剧《弥赛亚》。

钱护壮教授是我所尊敬的一位音乐同仁,多年来他在声乐教学领域辛勤耕耘,硕果甚丰。这也是继前年演出歌剧《茶花女》之后,他于2008年捧出的又一力作。我为他的敬业和执著所折服的同时,更被《弥赛亚》这部古典巨作所震撼。

喜爱西方古典音乐的朋友一定会知道,这部经典声乐作品是出自古典音乐大师亨德尔之手。 乔治·弗里德里克·亨德尔,(George Frederic Handel 1685-1759)与另一位古典巨人巴赫同年出生于1685年的德国,非常巧的是他们出生的时间仅差四周,地点仅相距一百公里。那时谁又能想到,就是这两个德国人,在十八世纪的欧洲乐坛,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辉煌。他们并列为那个时代最伟大的两位风琴演奏家,同时他们以宗教为主题所创作出的大量经典名作,更被后人誉为巴洛克音乐时代无人能逾越的两座巨峰。如果说巴赫是古典音乐严谨的对位大师,那么亨德尔就是优美旋律与复音音乐大师。亨德尔一生创作了46部歌剧、32部清唱剧和大量的管弦乐作品,他对欧洲乐坛最大的贡献,就是在声乐领域的创作和不断探索出新,《弥赛亚》是他清唱剧(又称神剧)创作的最有代表性的作品。 

清唱剧是不同于当时盛行的意大利歌剧的音乐形式,是由乐队、独唱、合唱紧密结合的大型声乐体裁,内容多取材于《圣经》故事,有情节,但不做舞台表演,完全用音乐来表现戏剧性内容。它同歌剧的另一重要区别在于清唱剧以合唱为中心,合唱曲占统治地位,合唱指引了音乐的戏剧性的发展。曾写过大量歌剧的亨德尔已娴熟地掌握了合唱写作的全部技巧,在清唱剧中能呈现丰富多彩的音响效果,灵活自如地用合唱来表现悲哀、快乐、愤怒和激情;用合唱来表达崇高的思想和情感,用合唱来表现田园风光、自然景色,用合唱勾织圣洁脱俗的神界。他在清唱剧大规模地应用了合唱结构;并在独唱和合唱的交替使用时挥洒自如;使主调音乐和复调音乐的结合在《弥赛亚》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境界,获得了宏伟壮丽的效果。

“弥赛亚”一词源于希伯莱语,意为“受膏者”。古犹太人封立君王、祭祀时,常举行在受封者头上敷膏油的仪式。这里是指耶稣基督降生为王,救赎百姓的意思,后被基督教用于对救世主耶稣的称呼。

1741年8月21日,百无聊赖、心灰意冷的亨德尔收到一个邮包,拆开邮包,是一部清唱剧剧词手稿,此时事业与健康双双跌入低谷的亨德尔根本没有心思为新剧本谱曲,不过他还是随便翻开瞟了一眼:《弥赛亚》。翻开封面,他开始阅读。暮然,剧词的第一句话使他怔住了,“鼓起你的勇气!”亨德尔心头一震,这句话好像是来自苍穹的感召,映入眼帘,深入肺腑,顿时化做千种乐音,汇聚成强烈的音符,撞击着他的心灵。“昂起你的头!”“不要把你的灵魂留在地狱”。当读到赞美诗哈利路亚时,亨德尔确信自己已经获得新的灵感,他觉得有千军万马在胸中奔突,汹涌的心声仿佛掀起滔天的巨浪,化做旋律直透云霄,反复延伸扩展,充满整个世界。亨德尔不敢有片刻的耽搁,立即抓起笔,把这来自上苍的灵感记录下来。一股神奇的力量鞭策着他,催促着他,使他无法停下。

他泪流满面,浸湿谱纸,尤其是写到《哈里路亚》大合唱时,更是匍匐在地,双手向天高喊:“我看到天门开了!”亨德尔完全被从心灵深处涌出的激流裹挟着奔腾而去,他觉得自己有生以来还从未有过如此旺盛的创作欲,也从没有为哪一部作品这样的呕心沥血。他把自己锁在屋子里三个星期,他的身心彻底浸淫于与神的对话、与灵性的交流。谱出了基督的神圣与庄严,谱出了上帝的浩瀚与伟大。当你在聆听《哈里路亚》大合唱时,你一定会相信,如果不是对宗教与人生的深切感悟、洞悉神灵与音乐血脉相连的奥秘,即使技艺纯熟的音乐大师也绝谱不出这不朽的天籁之音。

亨德尔十分喜爱自己的这部《弥赛亚》。他之所以喜爱它,是出自一种感激之情,因为是它把他从自己的绝境中解脱出来,还因为他在这部作品中自己拯救了自己。他每年都要在伦敦亲自指挥演出这部作品,每次都把全部收入捐赠给医院和孤儿院,去医治那些残疾病人和救济那些身陷囹圄的人。人们不禁发问,他如何能在短短几星期之内写成这部他所有作品中最富创造力,并且在合唱的结构和张力方面都最为经典的清唱剧。对此,亨德尔引用圣徒保罗的话答道:“我是在我的躯体之内还是之外,我不知道,上帝知道。”这也许正是潜伏在《弥赛亚》中真正伟大的力量。

  1743年,《弥赛亚》在伦敦上演的時候,英国国王乔治二世亲临剧院。当听到第二部分終曲《哈里路亚》大合唱时,国王按捺不住內心的激动,站立起來听完了全曲。也是从那一刻开始,每一次音乐会演奏到了《哈里路亚》大合唱时,全体观众都会起立聆听,成为一个非常特別的惯例延续至今。那晚,当庄严典雅的《哈里路亚》在钱教授的指挥棒下喷涌而出时,全场观众均肃目而立,感受这来自上苍的黄钟大吕唤起的身心共鸣……

这里还有个很有意思的插曲:英王乔治听后认为《弥赛亚》整个作品太经典太伟大了,并將它称为“天国的国歌”。他下旨每年只许在春天演奏一次,而且只有亨德尔本人才有资格指挥。1751年,亨德尔双目失明,但是他没有改变亲自演奏指挥《弥赛亚》的习惯。1759年4月6日,74岁的大师照例指挥了在柯文特皇家歌剧院举行《弥赛亚》的第56场演出,亨德尔支撑着生命最后的力量,指挥演出并弹奏风琴,当终曲《阿门颂》结束时,在暴风雨般的掌声中,老人倒下了。几天以后,这位乐坛上的巨星陨落了。亨德尔享受了国葬的待遇,英国人把这位祖籍德国的大师当成是本民族最伟大的作曲家。亨德尔的葬礼上,至少有三千人为他送葬,他的墓地在伦敦威斯敏斯特教堂----只有历代的国王和圣贤才有资格在此占据一席之地,在那里有一座亨德尔纪念像耸立至今。

回顾亨德尔的一生,他无愧于乐坛上的常青树和多面手:他一生近60年的音乐生涯中,在德、英、意三国乃至全欧洲都获得了巨大的声誉;亨德尔的清唱剧质朴感人,把高度的艺术性和虔诚的宗教信仰融入了一个个音符之中。他的作品熔德国严谨的对位法、意大利的独唱艺术和英国的合唱传统于一炉,成为世界音乐史上的瑰宝。他同巴赫、维瓦尔第一起,为辉煌的巴洛克时代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清唱剧《弥赛亚》是亨德尔一生中最伟大的作品,反映出早期启蒙运动的人道主义精神,借助圣经中耶稣拯救人类的故事启动人们崇高的精神力量。直到今天,每年的圣诞节世界各地都演唱《弥赛亚》。同样,当 LONESTAR 艺术学院这场音乐会走近尾声时,所有演员依次缓缓走下舞台,秉烛环绕剧场,以浑厚优美的声部吟咏出宁静悠长的《圣诞夜》……观众席上的人们和声与歌,现场气氛感人至深。应该说,这是我近年来所看过的少有的质量上乘的音乐会之一。

清唱剧《弥赛亚》于周五、周六在 LONESTAR 艺术学院演出两场,休斯敦的古典乐迷们在欣赏之余,一定会感激钱教授的倾情奉献,同时也不能忘记那些华人歌手的贡献与参予。近年来活跃于休斯敦声乐舞台的男高音歌唱家王维国,在《弥赛亚》中担任了主要演员之一。另外还有 KueiMei Chen、LiYan Ding、LiMei Han、LiPing Hu、Jun Zhang、AiLing Chu、Juliana Wang、Lie Liu 等在演出中分别担任不同声部的演唱,均有出色的表现。记得前几年钱教授筹备演出歌剧《茶花女》之时,就曾大胆采用了数位华裔歌手参加演出。这点也是我特别赞同他之处。《弥赛亚》其中不少分曲具有很高的技术训练价值和艺术性,至今仍在音乐会和声乐教学中被广泛采用。由此,无论作为对他本人声乐教学的一次检阅,还是提升华裔歌手音乐素质,更多地参与主流音乐活动,这场音乐会都是非常有意义的。

亨德尔生前曾说过:“假如我的音乐只能使人们愉快,那我很遗憾。我的目的是使人能高尚起来。”《弥赛亚》正是这样一部使人高尚的作品。

我们渴求这精神的甘霖;我们更期待下一次更好的。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