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10日星期四

一把京胡让京剧音乐和交响乐队融为一体

访著名京胡演奏家燕守平

在北京京剧院二团的演出中,人们不仅目睹了京剧表演艺术家、程派艺术传人迟小秋的风采,而且还有幸领略了我国著名京胡演奏家燕守平的演奏风格。作为一名传统艺术造诣广博而又富于灵性悟性充满创造激情的京胡演奏家,燕守平是把以“三大件”为代表的京剧音乐和大型现代交响乐队结合起来融为一体的领军人物,早在30年前,家喻户晓的《杜鹃山》,就是由他“圣手”操琴 。


燕守平毕业于北京戏校,他高超非凡的演奏技巧和富于个性的演奏风格,深受海内外广大京剧爱好者的喜爱和业内专家的一致好评。燕守平早年受徐兰沅、沈玉斌等前辈名家的倾囊传授,后又得机遇问艺求学于李慕良、何顺信、汪本真等琴师翘楚。长期熏陶浸染于底蕴丰厚的正宗传统真髓,加上本人天资聪颖勤奋刻苦,从青年时代起,就以手中的一把琴,声名鹊起在菊坛内外。燕守平通晓“京剧场面”武乐、文乐的各种演奏技巧,对京剧、昆曲传统曲牌和现代音乐知识有着广博的积累和深厚的素养。在50多年的艺海生涯中,他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丰富发展了京胡演奏的艺术表现力,形成了自己“琴音纯正、弓法娴熟、指音清脆、音色华美”的演奏风格。燕守平的过人之处,在于对京剧各个流派的唱法烂熟于心了如指掌,对京胡伴奏的种种繁难弓法、指法、垫衬烘托技巧有着超一流的功底和独具才情的的美学见解,因此演奏起各种流派、各个行当的音乐唱腔来,无不得心应手所向披靡。
在50年的艺术生涯中燕守平不但为马连良、裘盛戎、张君秋、赵燕侠、谭元寿、马长礼、张学津等大艺术家操琴伴奏,而且能够准确地掌握许多行当,流派的风格特色、演唱规律。如果说燕守平以精通各个流派、行当的演唱风格为一绝的话,那么他在20世纪70年代初,与中央乐团指挥家胡炳旭在现代戏《杜鹃山》唱腔音乐方面的创造性合作也是一绝。首先是他的精湛琴艺折服了胡炳旭和一向蔑视戏曲音乐的交响乐队的音乐家。接着,他轻松地向西洋音乐“靠拢”,再把西洋音乐“影响”到京剧伴奏的风格规律中来,既合作得水乳交融,又以穿帛裂云之势显示出京胡的穿透力,不失其京剧音乐的本色。因此当时许多京剧前辈就说,一出《杜鹃山》使戏曲音乐与西洋音乐合奏出千古绝唱;一出《杜鹃山》开创了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先河;一出《杜鹃山》使京剧音乐的节奏、音准与和弦提高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也使西洋音乐服从了京剧音乐的特征,在这方面,燕守平、胡炳旭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们不愧是中西音乐界的骄子和巨匠,所以他们用自己的智慧为京剧音乐的发展树立起一座新的里程碑,赢得了五湖四海的知音。
戏曲音乐与交响乐的合作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模式,积累下一定的经验,走出了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但是如果没有燕老师与胡炳旭老师的创造性的劳动和开拓性的结合,我们戏曲与西乐的中西合璧也许今天依然还是被某些人当作一种荒唐的玩笑呢。如果燕老师也像某些老前辈那样固守传统,;墨守成规,又没有高人一筹的技艺去说服西乐队,赢得西乐队的心服口服,我们认为戏曲音乐与西乐的结合也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认为燕老师是一位划时代的演奏大师。
关于京胡和交响乐队合作难度最大的是什么?燕守平说,京胡在音准问题上很不好把握,因为定弦不准,所以音不准。京胡纯五度就不出音了,一定要比五度宽一点才行。但是京胡的弦宽一点就与洋乐队合作不了。所以这种情况下,京胡的演奏者就一定要把4(发)和4#(升发)的手位记牢。在演奏过程中演奏者完成4(发)或4#(升发)就不能像平时为京剧伴奏那样了。
他对京胡的改革有自己的看法,他说,他觉得艺术是一定要发展的,京胡演奏的改革是必须的,京胡很简单,但那么简单的东西要拉出那么复杂的东西,在乐器上还应该有所改良。比如定弦的问题,这一方面是京胡制作人的问题,一方面也是我们演奏者的问题。
如果攻破了这个课题,和洋乐队合作起来就会很方便了。因为京胡的表现力无论如何没有洋乐队那么有气势。他说:“我总想把京剧乐队改革一下,丰富起来。评剧、梆子、昆曲的乐队都不是像京剧那样单调。乐器的增多表现力就强了,也有了厚度。我在中国戏曲学院教学时也呼吁过,学院领导也知道我的想法,他们说你想实验,可以用我们学院的乐队来实验。也许会有失败,但失败了可以再来。以前京剧根本没有京二胡,但是梅兰芳先生就弄出了个京二胡来,现在不是大家也接受了吗?由此我感觉,京剧的乐队也可以增加其他的乐器。”

(网摘)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