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14日星期一

爱与美之咏叹


毛欣独唱音乐会作品评介 

 ·张新·

2006年新春伊始,令人瞩目的女高音歌唱家毛欣独唱音乐会,将于5月14日与广大观众见面。本文借此对音乐会的作品做一梳理和评介,希望能帮助观众获得更完整更深入的理解和欣赏。
当我翻开音乐会节目单流览作品目录,就感到了一种沉甸甸的份量。它融多种风格流派、中西经典艺术歌曲为一炉,其在声乐史上的大跨度,不同风格流派的呈示,迥异的民族、地域的旋律。如果没有深厚的艺术功底是很难把握的。可能是特别考虑到华人听众的需要,全部十六首作品,有一半是中国现、当代的艺术歌曲。如人们所熟悉的冼星海,徐沛东,金湘等在音乐舞台上久演不衰的经典作品,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而另一半作品则是我所着重要向大家介绍的。

音乐会开篇两首作品,是塞萨尔·弗兰克Cesar Franck,1822-1890)的《天神赐粮》,和查理·弗朗索瓦·古诺Charles Francois Gounod,1818-1893的《圣母颂》。这两位在西方音乐史上以创作宗教音乐见长的法国音乐家,都有多部传世之作。特别是古诺,他是梵蒂冈国歌《教皇进行曲》1846的作者,也是歌剧《浮士德》《罗密欧与朱丽叶》等十余部歌剧、三部交响乐,及大量宗教歌曲的作曲者。但他最为世人所熟悉的是他的声乐名曲《圣母颂》。这首在世界乐坛上流传极广的作品作于1855年,以巴赫在一百五十年前所作的《C大调前奏曲》(选自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集》第一卷)为伴奏。这是一首曲意崇高,旋律优美,跟伴奏吻合得天衣无缝的音乐。创作这样充满宗教美感的乐曲,只有象古诺这样具有伟大音乐天才与真诚宗教信仰,并且仔细研究过巴赫音乐之灵魂的音乐家方能为之。这首音域宽广的女高音乐曲,采用天主教的圣母祈祷文作为歌词,旋律线平稳,绵长,纯净。行腔速度平和,力度均匀,起音的字头音头都不重,并在持续音中保持了和起音时相同的力度,不滥加重音。这些都是我们所理解的巴洛克时期典型的声乐演唱风格。每每听这首歌,我的脑海里总会浮现一生往返于教堂、修道院与歌剧院的古诺的身影。尽管我曾心怀崇敬地用小提琴拉奏过许多次《圣母颂》,但最能打动我的还是古诺的声乐原曲。那女声独特音色所具有的贯穿力,会在一瞬间穿透灵魂,让你心灵溢满泪水。这是震颤与平静的奇妙体验——你的灵魂在震颤,是因之那不朽的旋律;你历经洗涤的灵性被赋予了天使的翅膀,飞离俗世,流连于巴赫、古诺笔下的天堂净土……相信这首对于我百听不厌的《圣母颂》,也一定会为广大听众带来难忘的心灵体验。
接下来的曲目是弗朗兹·舒伯特Franz Schubert,1797-1828的《鳟鱼》,和亚力山大·阿利亚比耶夫1787-1851的歌曲《夜莺》。舒伯特是伟大的奥地利作曲家,浪漫主义音乐的开创者之一。他采用和声上的色彩变化,用各种音乐体裁形式来刻划个人的心理活动,富有大自然的和谐和生命力的气息。他将瞬息间的遐想行之于乐谱,把感受到的一切化为音乐形象,构成了他独特的浪漫主义旋律。舒伯特天才的音乐创作,对后来的浪漫主义音乐的发展,起到了极为深远的影响。虽然年仅31岁就离开了人世,但给后世留下了大量的音乐财富,他最擅长的是艺术歌曲的写作,有“歌曲之王”的美誉。舒伯特在1817年创作了著名的艺术歌曲《鳟鱼》,之后他创作的《A大调钢琴五重奏》的第四乐章,即是根据歌曲《鳟鱼》写成的变奏曲,又被称为《鳟鱼五重奏》。在《鳟鱼》这首歌曲中,作者先以愉快的心情,生动描绘了清澈小溪中快活游动的鳟鱼大可爱形象。而后,鳟鱼被猎人捕获,作者深为不满。舒伯特用分节歌的叙述方式,表达了对鳟鱼命运的惋惜和无限同情,揭示了作品蕴涵的寓意——善良与单纯常常被虚伪邪恶所伤害。当我们欣赏《鳟鱼》与《夜莺》这两首歌曲时,会明显感受到浪漫主义与古典主义、自然主题与宗教主题,在艺术风格和音乐表现上的显著不同,并彰显了演唱者的巧思匠心。
后半场的曲目更为音乐会幻化出绚丽多姿的艺术氛围,因为那是享誉西方乐坛的三位歌剧大师威尔第、罗西尼、普契尼为我们带来的。
居塞比·威尔第Giuseppe verdi,1813-1901,音乐史上最伟大的歌剧作曲家之一,一生创作了26歌剧。人们所熟知的《弄臣》《游吟诗人》《茶花女》《假面舞会》《阿伊达》《奥塞罗》《法尔斯塔夫》,这些名作使他成为史上最受欢迎的歌剧作曲家,同时奠定了他歌剧大师的地位。毛欣选取了歌剧《弄臣》中的咏叹调《亲爱的名字》。四幕歌剧《弄臣》改编于雨果的名著《国王寻乐》,1851年首演于威尼斯。主人公利格莱托貌丑背驼,在蒙特阿公爵的宫廷中当一名弄臣。公爵年轻英俊,专以玩弄女性为乐。而利格莱托对朝臣妻女受辱的不幸肆意嘲讽,得罪了众人,招致爱女之祸。他的女儿吉尔达,娟秀美丽,公爵乔装成穷学生展开追求,骗得了她的爱情。朝臣们为了对利格莱托进行报复,设计把吉尔达抢走,献与公爵。利格莱托为此羞愤交集,铤而走险,雇佣刺客暗杀公爵。黎明前,当他从刺客手中接过装有尸体的袋子,以为大功告成时,忽闻公爵高歌之声。他急忙打开口袋,里面却是女扮男装,已奄奄一息的吉尔达。原来,获悉行刺计划的吉尔达,对花心公爵一往情深,甘愿为爱情而替公爵一死。《亲爱的名字》是吉尔达在歌剧第二幕,于阳台上演唱的著名咏叹调。全曲华美动人,洋溢着浪漫幻想的抒情气息,跳动着初恋少女热烈而狂喜的心。威尔第擅长运用意大利民间音调,尤其能绘声绘色地刻划剧中人的欲望,性格,和内心世界。
吉奥阿基诺·罗西尼Gioacchino Rossini,1792-1868,著名意大利歌剧作曲家,14岁起习作歌剧。作为歌剧天才,罗西尼将意大利喜歌剧和正歌剧的体裁推向了高峰。他的代表作品《塞维利亚的理发师》,仅用13天即告完成,被传为佳话。此部歌剧是是最能体现罗西尼音乐天才的作品,他的创作继承了意大利注重旋律及美声唱法的传统,音乐充满了炫技的装饰和幽默喜悦的精神。且吸收了同时代作曲家贝多芬的手法,使用管弦乐来取代和丰富原来仅作音高提示的古钢琴伴奏。歌剧叙述了理发师费加罗,帮助一位美少女脱离贪财好色的监护人的控制,与其情投意和的心上人终成眷属的故事。这部歌剧的序曲也是我所喜欢的歌剧序曲里最钟爱的一部。毛欣选择了这部歌剧主人公萝西娜最具代表性的唱段《我听到美妙的歌声》,在欣赏中,你会听到旋律线常常有八度的大跳音程,和密集的短时值音符,长短时值对比大、变化快,使音乐形象凸显而鲜明,乐曲戏剧性结构大大增强,人物的情绪也随之跌宕起伏。美妙的歌声里洋溢着生活的欢乐,丰富的智慧,辛辣的讽刺和轻松迷人的气息。巴洛克的古典声乐发展到顶峰,便进入了浪漫主义的以罗西尼,贝利尼,多尼采蒂为代表的美声时期。乐曲的乐句速度、力度、节奏都有了更自由的变化。听众可以从此首歌曲的演唱中,充分领略美声时期歌剧艺术别具一格的迷人魅力。
吉亚卡莫·普契尼Giacomo Poccini,1858-1924,是19世纪末至欧战前真实主义歌剧流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这一流派追求题材真实,情感鲜明,更强调戏剧效果的感染力。普契尼的音乐中会吸收话剧式的对话手法,注意不以歌唱阻碍剧情的展开,常直接采用各国民歌曲调为音乐素材。成名作是1893年发表的《曼侬列斯科》,另有《蝴蝶夫人》《托斯卡》《艺术家的生涯》《西部女郎》等十余部歌剧。在《图兰朵》中,他直接采用了中国民歌《茉莉花》的主题曲调,从而使这首旋律广为流传,响遍世界。他是音乐史上迄今最后一位伟大的歌剧作曲家,《波西米亚人》是他12部歌剧中最受人喜爱的一部,毛欣将演唱其中的唱段《漫步街上》。普契尼另一部歌剧《贾尼·斯基基》,其中的《啊!我亲爱的爸爸》将作为这位女歌唱家的闭幕之选。歌剧《贾尼·斯基基》是完成于1918年的独幕歌剧,这部歌剧虽然也是普契尼的名作,但今天已很少上演了。不过剧中《啊!我亲爱的爸爸》这首极为优美,深情而动人的女高音独唱,十分深入人心,是当今许多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喜爱演唱的曲目。除经常被单独演唱,并且作为许多影视剧的配乐出现。
介绍到此我想该打住了,文字在艺术面前往往是苍白的。在此我想借用著名哲学家美学家黑格尔的一句名言作收,“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希望大家不要仅凭藉这些文字的引领去聆听,而是用心灵去感受,去沉浸,去体验那美好的一瞬……

此文发表于2006430人间指南】)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