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14日星期一

中国民乐团 北美处处闻

中国民族音乐(大陆多称民乐;香港、澳门称中乐;台湾称国乐;东南亚称华乐)在海外绽放异彩,古筝、琵琶、二胡、笛子等中国传统乐器在美加华人社区随处可见,中乐声声飘北美,吸引越来越多华裔青少年的学习兴趣和主流注目。

在华人移民聚居的美加各大城市,以来自海峡两岸移民为主体的国乐团和以港澳移民为主的中乐团,大大小小数以百计,经常性演出的活跃团体也有数十个。一大批有心人在缺乏经费的困难环境下,不遗余力推动中乐,培养民族器乐人才,建立民族乐团,创作中国民族风格的乐曲等,致力走出中国城,进入主流社会,使中国民族管弦乐在北美有长足发展。

「世界周刊」记者访问美加多个中国民乐团,综合了解民乐在北美的现况和发展。总括而言,目前北美民族乐团大至分为三类:第一是专业乐团,如纽约长风中乐团、旧金山汉声乐团、洛杉矶古筝国乐团等;第二类是成人乐团,如纽约中国民族乐团、明州国乐社、温哥华庇诗中乐团、多伦多中乐团等;第三是青少年乐团,如旧金山湾区火凤青年国乐团、波士顿文协青少年乐团、西雅图中国艺术音乐协会、加州青年国乐团、新泽西州佛光山青少年国乐团等,还有一些在原居地已成名的专业演奏家,如知名古筝演奏家王昌元、王君玲;二胡演奏家蒋青、陈洁冰;扬琴演奏家赵扬琴、杨惟;琵琶演奏家吴蛮、吴俊生等,他们移民后开班授徒,为培养当地民乐人才作出贡献。

▋北美民族乐团 遍地开花

火凤青年国乐团团长兼艺术总监谢坦(Gordon Lee)2007年曾应邀回中国参加「彭修文民族管弦乐艺术国际论坛」,在会上专题介绍中国民族音乐在北美发展概况,因此对这方面的情况知之甚详。

谢坦指出,北美的成人民族乐团有较长历史,如纽约中国民族乐团,成立于1961年,大约有40人以上的规模。明州国乐社成立于1987年,经常性参加演出的团员至少15人。在北美规模最大的成人乐团之一应当是加拿大温哥华的庇诗中乐团,隶属庇诗中乐协会,会长黎焯明在移民加拿大之前,在香港就主办过中乐团;移民加拿大后,于1995年成立温哥华庇诗中乐团,音乐会节目单上列有50多位团员。

谢坦指出,庇诗中乐协会组织的活动相当丰富,在温哥华传统的基云尼诗音乐节中,不但加设非西方乐器比赛,为每一位中国乐器学习者创造进入主流音乐活动的机会,而且还设立中乐合奏比赛,使民族管弦乐有更广阔的演奏天地。

他说,在北美众多青少年民乐团中,成立较早的是波士顿青少年国乐团,由潘台春于1984年创办。该团约有20多位乐手,主要为青少年,也有少数成年人。潘台春不但自己吹笛子,也教儿子练习国乐,儿子考上哈佛大学,在大学里也成立国乐团。据称这在哈佛历史上还是头一遭!

谢坦接著介绍,西雅图中乐团成立于1993年,创始人张文龙是二胡演奏家和教育家,早在1980年代中就参与建立西雅图中国艺术音乐协会。该乐团约有三、四十位乐手,每年都举行大规模的音乐活动。另外还有成立于1995年的加州奥克兰紫竹音乐教育基金会,该会拥有紫竹少年乐团和长城青年乐团。乐团前任指挥是原上海交响乐团指挥奚培坤,现任指挥是原中央民族乐团笙演奏家郭万鹏。

不过,他强调,由于北美目前尚未建立相关组织,各团体之间缺乏广泛联系,上面介绍的情况,即使不是挂一漏万,恐怕也是挂一漏十,不够全面。

▋火凤鸣异域 民乐兴海外

谢坦介绍他一手创办的「火凤」,更是如数家珍。该团成立于2000年,将于5月15日(星期六)下午2时30分,在圣荷西加利福尼亚剧院举办建团十周年纪念音乐会。其建团纲领是以诚为本、信为源、责为纲、简为方、勤为荣、争为耻、怨为戒、和为要。

火凤国乐团是一支活跃于旧金山湾区的音乐教育团体,其前身是1995年建立的东方国乐中心,创始团员13人,现发展壮大到100多名团员,年龄从七岁到17岁,分为青年组、少年组和初学组,其中青年组音乐会乐手就有60多位,共有十位专业老师教授不同乐器。

他指出,乐队整体的进步首先要归功于老师们的辛勤教学。火凤需要具备各种能力的老师,尤其启蒙老师,因他们面对的多是从零开始的小学生,所以启蒙格外重要,而启蒙能力跟教师的教育背景与演奏水平固然有关,更重要的是爱心、直觉、经验、方法和对人负责的精神。

谢坦认为火凤乐团的进步,还要归功于众多学生家长的理解支持。他说,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领域比表演艺术更难区分光荣与虚荣,两者之间往往只是一线之隔。「学习音乐、艺术到底为什么?难道只为比赛得奖吗?」15年前,他教过一个「比赛狂」的学生,凡赛必临,有奖必争,中学还没毕业,家里奖杯已经多到堆不下了,只好当破烂扔。他说,有的家长以为孩子得奖多可申请好大学,其实这只是揣度。美国教育很注重学生的创造能力,更注重学生的合作能力,而后者正是大多数华裔学生最需要及缺乏的。

火凤的主要活动时间是周末,包括乐器课、排练、合奏课和音乐理论课等,所有课程都在圣荷西市立学院音乐系举行。从2002年开始,谢坦也获聘任该学院中国音乐教师。

▋子女学民乐 妈妈当义工

吕家治的一双子女都是火凤乐团团员,儿子杨大纬从六岁起学吹笙,迄今已坚持七年。女儿杨子娴是因弟弟先在火凤吹笙,后来才要求加入学打击。吕家治作为家长,一直乐为乐团当义工。她说,在美国经营一个宏扬中国音乐文化的民乐团,非常不容易,许多家长都像她那样投入。她希望自己的子女在中国民乐的薰陶下,在潜移默化中不知不觉接受中华文化,如她的子女就很喜欢台湾的「高山青」和大陆的「白毛女」及黄梅戏等。

吕家治说,女儿加入火凤乐团后,乐在其中,自己去找图书馆和老人中心洽商免费场地,寻求义演的机会,不但从中学会对社区付出,也训练了自己独立办事的领导能力。她说,最主要的是,两个孩子参加火凤后都觉得很快乐,同伴之间相处愉快,「孩子们开心就好!」

她更庆幸火凤能够获得圣荷西市立学院免费提供上课、排练的理想场地,这是比其它乐团幸运的地方。她说,火凤目前正在密锣紧鼓筹备庆祝十周年活动,家长们都很支持,众人捧柴火焰高,希望中国民乐在华人社区遍地开花。

谢坦说,音乐主要是一种群体向善的社会活动,然国乐多为个人演奏,乐团的意义是将个体纳入整体规范。为此,该乐团立足于基础教育,视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为训练之本。火凤在注重基础训练的同时,亦非常注重继承东方文化的优良传统,磨练师生的道德品格,增强乐手的团队精神。这种寓教于乐的教育方法,使火凤乐团能够自强不息,不断进步,十年来在艺术探究以及音乐创作方面都取得相当成绩。

他指出,有些同学毕业后,在社区、校园、美东、美西自行成立规模不等的国乐团队,火凤为他们骄傲,也为自己的教育成果自豪。

谢坦指出,火凤青年国乐团是非牟利艺术团体。美国的非牟利艺术团体,若符合条件,第一可以有权获得捐助,第二有权向政府和基金会申请资助。这些钱对非牟利团体不仅是一项财源收入,更重要的是一种社会荣誉。一个艺术团体能否获得政府和基金会资助,标志著该团体的社会贡献及艺术水平。对于作为少数族裔的华人团体而言,还标志著该团体能否真正进入美国主流社会。火凤已连续九年获得圣荷西市政府奖励,并连续七年获得美国国家艺术基金会奖助。

谢坦说,北美中国民族音乐团体的演出是多层次多方面的。火凤的演出基本上分为社团演出、社区演出和地区演出。社团演出主要是为华裔服务,华裔有许多社团,比如同乡会、宗亲会、联谊会、同盟会,还有各种职业、行业的协会等等。社团演出大大丰富了华裔的文化生活;社区演出不但为华裔服务,而且为其它族裔提供了文化交流的平台。比如在公立图书馆、社区中心和老人中心演出,一般观众有二、三百人。

他指出,透过社区演出,可使不同族裔的观众,如非洲裔、墨西哥裔、菲律宾裔等对中国音乐有一个直接的了解和认识。地区演出一般在知名剧场举行,是需要售票的。这类剧场大多拥有1000个以上座位,观众层面广,素质也比较高。地区演出必须富于鲜明的人文特征,音乐会质量、表演曲目都需达到相当水平。还有一种特邀演出,例如他们曾受邀到加州政府大厦演出,在春节期间,让美国政要来庆祝中国新年,请他们聆听中国民族管弦乐,这对中美文化交流非常有帮助。

为阐扬中国美学理念,火凤乐团数年来创作演出了不少具有探索性的作品,如民族管弦乐「木兰叙事曲」(1999 )、弹拨乐与圆号「橄榄树」(2002)、民族管弦乐「将军令」(2004)、「温彻斯特奇宅」(2006)、「园林写意」(2007),以及阮合奏「酒狂」(2009)。部分作品力图寻根溯源,以承继民族音乐遗产;部分作品试图反映海外华人精神面貌,以丰富美国社会的多元文化生活。

2008年,火凤乐团在圣荷西加利福尼亚剧院成功演出「老鼠迎亲」戏曲音乐会,上千观众对火凤演奏的秦腔、昆曲、川剧、京剧、越剧、沪剧、粤剧、柳琴戏、黄梅戏等戏曲音乐报以热烈掌声。中国驻旧金山总领事高占生观后题辞「火凤鸣异域,民乐兴海外」。

谢坦本人则用「两肩担负过去,双手开创未来」来勉励自己走更远的路。

▋一根竹笛 玩出一个乐团

一粒石子投入池塘,可以激起层层涟漪;没想到一根儿童玩的竹笛,竟发展成一个颇具规模的中国民族乐团,在美国大放光芒。

1961年成立的纽约中国民族乐团(The Chinese Music Ensemble of New York,简称民乐团),是全美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民乐团体之一,明年将庆祝50周年。

民乐团创办人之一张铨念如今已作古,由他的女儿张珏、女婿叶天均接棒。当初张铨念与太太刘佩珍带著孩子们自台湾移民美国后,为了使他们了解中国文化,常带他们参观各大博物馆,欣赏中国文物艺术品。一次在路边摊子,看到一根儿童玩的短笛,便买回家让孩们吹著玩。

1956年张家搬到皇后区,一天晚餐后,刘佩珍正在楼上歇息,忽闻久违了的中国音乐悠悠传入耳中,心中无限高兴,以为有位芳邻是中国音乐爱好者。遂循声查看,才发现是自己的先生张铨念正在吹那根「失踪」多时的竹笛。

原来张铨念年少时,常在家中与叔伯兄弟吹拉弹唱,无形中学会了吹笛拉琴,心想何不作为闲时消遣。因此,他到香港、台湾度假时,便购买了几管箫笛和二胡。他们的女儿张珏见了扬琴很喜欢,也在香港买了一把广东式的小扬琴。有了琴,便得学习敲打,当时纽约华埠范围狭小,大都唱粤曲,幸好中国音乐社的赵式臻会扬琴,于是张铨念开车送女儿到华埠习琴,此后父女两人同奏中国乐曲。

1960年代,甚少华人玩中国音乐,有些同乡会、校友会联欢聚会,便邀请父女俩表演助阵。在哥伦比亚大学攻读物理博士的高亦涵,喜好国乐,二胡拉得柔和优美,便加入两人行列,一同玩国乐,后来又有他们的老同学艾国炎加入,形成一个吹拉弹敲都具备雏型的小乐队。

香港邵氏电影公司中乐队知名笛手应剑民1964年到纽约,加入小乐队。他笛艺高超,1960年代风行一时的「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笛子便是他的,一曲「喜相逢」更是吹得非常动听,此后又有徐国基、黄燕生、艾兆南相继加入乐队。

民乐团两位团长之一的叶天均回忆,乐团第一次公演是1965年应长岛中华协会邀请演出,地点是长岛艾德怀大学大礼堂。他们花了五个月的时间去做准备工作,当时乐队成员虽然只有九人,表演的节目却相当丰富,轰动一时,成为大纽约区难得一见的具有原创性的音乐会。

此后乐团不但经常在大中小学、文化机构、图书馆、博物馆等地表演,逐渐发展到在纽约大会堂、卡内基音乐厅、林肯中心的爱丽丝杜莉及费雪音乐厅演出。

刘佩珍说,1973年民乐团正式立案,成为非营利团体,回顾历年音乐会,听众最多一次是1967年在罗德岛新港民间艺术节举行的露天音乐会,听众有2万人;最少一次是1965年世界博览会在纽约法拉盛可乐娜草地公园纽约馆举行的音乐会,由于天公不作美,狂风骤雨,观众只有寥寥数人。

民乐团另一位团长邓玉琼指出,每年民乐团活动,除定期的春秋两季在纽约市大型演奏会外,另外在博物馆、图书馆、学校及文化艺术表演中心,以每年近30场大大小小的演出,向华人及喜欢中国音乐的西方人士宣传中国的传统音乐。演出地点除纽约州、新泽西州、宾州及新英格兰等地外,并远及印第安纳、维吉尼亚及格鲁吉亚州等地。

除演出外,民乐团并设有乐器训练班,分儿童及成人组,每年约六至八个星期的初级儿童班是免费的,目的是唤起下一代对中国民乐的兴趣。

邓玉琼说,春秋两季音乐会的性质截然不同,春季演出是全体团员为激励自己全力以赴,正式对外的演奏会,也是唯一一次卖门票的,节目包括大型(有指挥)、中型、小型合奏及独奏等。自1980年以来,每年都在林肯中心附近的麦金音乐厅(Merkin Cocert Hall)举行,该厅音响效果极佳,是个非常理想的演出场所。

秋季音乐会则是为了服务侨界的演出,传统上是在感恩节前后的星期天在华埠举行。这是一场包罗较广、综合性的演出,免费入场。除民乐团以乐器为主的大中小型合奏和独奏外,并提供京剧、崑剧、粤剧、评弹、中国民歌、艺术歌曲、舞蹈等节目。近年还邀请京剧演员齐淑芳、丁梅魁、史洁华,还有蔡青霖唱做兼绝的崑剧、潘慧珠的评弹、张依萍的民歌,为社区音乐会增色不少。

社区音乐会特色是提供民乐团乐器训练班的学童们一个演出机会。如古筝演奏家王昌元率领学生独领风骚;还有郭景强、江天师生档的二胡;另一对师生档是徐正音、梁韵莹的琵琶二重奏;以及邓卫华、陈茜主持的儿童小乐队,小朋友的助阵不但增添节日的喜庆,也令人看到民乐团未来的希望。

▋团员三馆俱全 高手如云

邓玉琼说,民乐团巡回演出对象以西方人士为主,内容包括传统曲目、江南丝竹等,各地域代表性或少数民族乐曲,以及当代创作,乐曲的选取也着重突出各种不同乐器的特色。每次观众的热烈反应,都使团员们获得极大鼓励,忘了整日的舟车劳顿。

她说,早期民乐团成员大多各有专业,算得上三馆(餐馆、衣馆、图书馆)俱全,各行俱备,银行界、车衣业、计算机、大学教书、木工、新闻界、医生、公务员等,彼此之间很难找到同行,共同的是大家对民乐的一番热忱。后来随著大陆改革开放,不断有专业乐手加入,高手如云。

由于团员们各有正职,演出时间多半限于周末,数百哩路程一日往返是常事,往往为一场外州演出弄到精疲力尽。有一年全体团员去新罕布夏州演出,租的巴士路上抛锚。几经周折,临时改乘学童巴士才没有延误了演出时间。而回程时,租约公司另派的巴士不但姗姗来迟,还险些背道而驰开往加拿大,幸好有人及时提醒。这一折腾,前后20小时不休不眠。团员们却安之若素,不以为苦。

邓玉琼指出,民乐团的乐器相当完备,弦乐方面有二胡、板胡、中胡、大胡、革胡;管乐有笛、箫、排笙、唢呐等;弹拨有扬琴、琵琶、筝、柳叶琴、大阮、中阮及三弦等;敲击则有云锣、龙凤鼓、战鼓、风锣、大锣、小锣、钹、马铃、碰玲、木鱼、板、梆子等。海外购求乐器不易,即使小件如胡、笛、箫等,都得在香港、大陆或台湾购买,大件如云锣或排笙,更要费一番周章。

刘佩珍最难忘的是,有次她请香港友人选了两根好笛航空寄来,打开密封邮包后,看到竹笛,非常高兴。正在兴头,忽然劈啪作响,有如新年放炮仗,他们吓了一大跳。原来是刚寄来的一对竹笛,突然遇到室内燥热的空气,热胀冷缩,因此爆裂,害他们虚惊一场,也空欢喜一场。

她指出,民乐团员中有很多乐器通才,如团长张铨念是二胡、中胡、笙、箫、笛、筝、三弦等乐器无所不会,真正做到「每线皆响,无洞不声」的境地。

另一名核心成员李瑞佐则擅二胡、中胡、大阮、中阮、扬琴、敲击等无所不能,使民乐团在演出调度和节目安排上弹性较大。

邓玉琼分析,民乐团能发展成为海外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民乐团,除了创办人张铨念是位仁厚长者、起了很好的带头作用外,还有几位团员对民乐团作出重要贡献:包括第一任艺术指导兼指挥李逸龙、第一任行政主任郑小慧(现任纽约长风中乐团团长)等,分别协助张铨念,使民乐团系统化。

回顾民乐团创办之初,不过四人,现在发展到五、六十人。最初参加的基本上是业余乐手,中美建交后,中国大陆改革开放,许多专业音乐演奏家从大陆、香港和台湾等地相继来加盟乐团,阵容坚强,乐团演奏水平大大提高。团员们对于民乐都有一份热爱精神,每个周末牺牲难得的休息时间,风雨无阻参加乐团的定期练习。

由于民乐团活跃华人社区和主流社会,每年不断得到美国国家艺术基金会和纽约州艺术委员会资助,历年获各机构资助亦不少。在50周年庆祝即将到来之际,叶天均希望各团友继续努力合作,使乐团更趋完善进步,使海外人士更加了解中国民乐,让民乐在海外发扬光大。

▋专业人士来美 热情推广

在美国热衷推广中国民乐的不乏专业人士,如古筝演奏家王君玲来美前为中国民族管弦乐协会会员及考级评委,任河南省歌舞剧院古筝演奏家。她自幼随父亲王长瑞(师承中国古筝大师、四大流派之首的曹东扶)学习,后再跟名演奏家曹桂芬及建立「快速指序弹奏法」的赵曼琴等名师学习,在全国和省市一级的大赛中多次获奖:1987年,获河南省「水仙杯」一等奖,同年获河南省「牡丹奖」一等奖;1989年,获中国文化部「新人新曲」二等奖;1999年,她在全国煤矿艺术节上带领40名儿童演奏「矿山娃奏春曲」,获全国一等奖,中央电视台多次重播此节目。

2001年王君玲移民来美,先后在纽约卡内基音乐厅(Carnegie Hall)、林肯中心夏季文化艺术节演奏。平时,她经常应各乐团邀请担纲演出。如2002年,她应纽约「长风中乐团」之邀赴英国表演,所以对纽约地区民乐团情况较了解。她说,「长风中乐团」是一个具有专业水平的团体。

王君玲应邀参加过许多团体的演出,最难忘的一次是到纽约上州一所大学表演,路上巴士爆胎,电话又打不通,几经折腾,换乘出租车赶到演出地点,已比原定时间迟到一小时,观众仍在耐心等待。她匆匆赶到后,只花十分钟化妆换衣服,饿著肚子上台表演,饥寒交迫两腿直打哆嗦。苦候多时的观众们不但没有怨言,还宽容地报以热烈掌声。那一刻,她十分感动。

作为新移民,王君玲刚抵纽约时,为了省钱,舍不得坐出租车,经常扛著沉重的古筝踩著高跟鞋上下地铁到曼哈坦表演,有次把肩膀的皮都磨破,仍得咬著牙关登台演出。个中辛酸不足为外人道。最乌龙的是有次忘了带表演古筝用的假指甲,险些无法演出,最后急中生智,勉强以一个瓶盖代替。

作为一位在中国屡获大奖的知名演奏家,比较中美两地的演出情况,王君玲说简直不能跟国内比较。尤其在美国华人社区的一些演出场地,大多比较简陋,「一下子从大舞台跑到小舞台,差点找不到感觉,但慢慢也适应了。」

她强调,不管在任何场合演出,面对任何观众,都必须全力以赴,丝毫不能掉以轻心。

王君玲近年开办「君玲古筝学校」,并不时举办学生音乐会,经常应邀到费城两所中学,向学生们讲解中国民乐,手把手教学生们弹古筝,他们觉得好奇和新鲜。

总结北美民乐团情况,她说不少乐团水平参差不齐,科班出身、具专业水平的不多,以半路出家或业余爱好者居多,共同爱好则是热爱中国音乐文化。

▋多伦多中乐团 活跃舞台

多伦多中乐团成立于1993年,由一群热爱中国民族音乐人士组成,以香港移民为主体,他们热衷将中国民族音乐融汇于加拿大的多元文化。目前乐团有40多位成员,其中还有几位爱好中国音乐的其它族裔人士,是当地最具历史及规模的中乐团之一。早期创团团员后来大多逐渐回流香港,1996年由姚木兴接任团长至今。

多伦多中乐团长期活跃多伦多地区许多舞台,经常应邀在社区演出,包括加拿大音乐周及奥莎华市牡丹节、香港经贸办事处等,已演奏过上百首中国民族音乐的经典曲目,为弘扬和传播民族的优秀音乐作出贡献。

姚木兴指出,在多伦多组织乐团并非易事,首先找寻合适的排练场地是乐团需要解决的问题,购置乐器及筹募演出经费非常不容易。幸得热心人士大力协助,得以解决部分难题。

姚木兴指出,该团大部分成员都是非专业人员出身,大多是业余爱好,固定参加排练演出的团员约45人,年龄由11岁至70岁,包括不少CBC(在加拿大出生的华裔)。

他们中有的人来加拿大之前,已是很有艺术成就的器乐演奏家和指挥家,来加拿大后从事不同的工作。为了参加中乐团的排练或演出,他们经常不计报酬,放弃自己的休息时间。乐团指挥是毕业于加拿大缅省布兰敦大学音乐系曾、受聘香港中乐团的彭进秀。二胡首席是陈惠敏。中乐团副团长和常任指挥陈明指出:「演奏和推广中国音乐已经成为大家生活的一部分,想离都离不开了。」

为提高加国年轻人对中乐的兴趣与认识,寻找有潜力的钢琴家同台演出,多伦多中乐团于去年12月举办首届钢琴与中乐团协奏曲大赛,大赛有「三个首次」:第一是「青年钢琴与中乐团协奏曲」,是第一首钢琴与中乐合奏的曲目;第二这是第一次在多伦多演奏;第三是第一次用钢琴与中乐团协奏曲来进行比赛曲目。这个不同乐种的尝试,让年轻钢琴好手有机会发挥所长,藉比赛吸收演出经验,从而提高音乐造诣。

乐团音乐总监彭进秀说﹕「是次钢琴协奏曲比赛曲目,题为『青年』;乃揉合西方的钢琴与中国传统民族乐团的作品,是北美史无前例的演出。这种作曲形式及作为钢琴比赛选曲来说,在加国更属首次。作品要求演奏者对东西方音乐均有认识。多伦多中乐团主办这次钢琴比赛,亦是加拿大同类型比赛的第一次。」

他指出,加拿大政府提倡多元文化,鼓励少数族裔发展富有特色的母国文化。该团去年大大小小演出近30场。目前正在尝试申请政府资助,以求更大发展空间。

为提高加国华裔年轻人对中乐的兴趣和认识,薪传中国音乐,同时发扬加国多元文化,多伦多中乐团经常举办各种活动,包括去年12月在万锦市举办「首届钢琴与中乐团协奏曲大赛」、与华谘处合作开办中乐班、今年中举办大型周年音乐会等,而参加钢琴与中乐团协奏曲大赛胜出者,更获安排在周年音乐会上同台演出。

姚木兴认为,民族音乐不仅要在华人社区持续发展,也要获得加国主流社会肯定,使中国民乐能在加国生根,除了团员的努力和团结外,更有赖各界人士和社区支持。他相信所有形式的音乐,最终会融汇成一种新面貌。

北美部分民乐团网址

一、专业乐团:

纽约长风中乐团 http://www.musicfromchina.org

旧金山汉声乐团 http://www.melodyofchina.org

洛杉矶古筝国乐团 http://www.chinamusic.org

二、成人乐团:



温哥华庇诗中乐团 http://www.bccma.net/joomla


三、青少年乐团

波士顿青少年乐团 http://www.chinesemusicensemble.com

西雅图中国艺术音乐协会 www.uschinamusic.com

万佛城中文学校国乐团 http://www.cttbusa.org/cttb/chineseorchestra.asp

旧金山湾区火凤青年国乐团 http://www.fyco.org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